第1题:
在青少年时期,儿童时期的那种较稳定、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即( )。
A、主体我
B、自我
C、本我
D、客体我
第2题:
哈特(S.Harter)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划分为( )两个阶段。
A.主体我
B.客体我
C.生理我
D.社会我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自我认识,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第6题:
詹姆斯(1890)把"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体的我,另一部分是?
第7题:
①但是“我”并不直接引向主体,主体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天赋,而是我的意志和愿望达成的后果 ②对不同时代的不同个人,对“主体性”的要求很不相同,“主体性”关系到人在这世界上最根本的生存方式 ③因此,我们周围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完整的主体,但是我们有“主体性”,也就是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的主体 ④当我不能自觉地用理性思考我自己的生存,因为各种原因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主体 ⑤如果我不能做自己的主,我因为各种原因受制于别人的意志,我就没有主体 ⑥“我”的存在,本来似乎是不必怀疑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第8题:
以下()不是对主体“我”的描述或者举例?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本我和超我
本我和客体我
本我和自我
自我和超我
主体我和客体我
第11题:
我认为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主体“我”是指对自己活动的观察者
我觉得我是个人际关系不错的人”
与其他人相比,我更喜欢运动”
第12题:
第13题:
观点采择能力是主体我和客体我分离的标志。()
第14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
(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
(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
(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基础》P113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说明()。
第18题:
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
第19题:
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自我分化为()
第20题:
以下哪个不是对主体“我”的描述或者举例?()
第21题:
主体为客体而存在
客体为主体而存在
主客体关系和谐
主客体关系互动
第22题:
主体我和客体我
心理我和社会我
身体我和心理我
生理我和社会我
第23题:
主体我
自我
本我
客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