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
第1题:
A.学校教育目标的适切性、具体性
B.学科连贯统一,与主题活动配合与联系的适切性
C.各年级各学习领域或学科学习主题或学校特色活动的适切性
D.学校课程计划内涵的适切性和学校分析的适切性
第2题:
A 学前课程内容和目标一致
B 学前课程内容的经验化
C 学前课程内容的确定性
D 学前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第3题:
A、围绕学科知识选择课程内容
B、围绕当代社会生活问题选择课程内容
C、围绕学习者的经验选择课程内容
D、围绕传播者的教学经验选择课程内容
第4题:
第5题: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对概念是按照()来划分的。
A学生可否选择
B课程内容
C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D课程开发主体
第6题:
()是指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达到的标准,应根据环境的需求来确定。
第7题:
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以下几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第8题:
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学科课程
融合课程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第12题: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潜在课程
核心课程
第13题:
A.课程设置
B.学习兴趣
C.教育目标
D.学习愿望
第14题:
()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数的整体规划。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材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课程原意为“跑道”,最常见的定时是指“学习的过程”(course of study),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也应该包含的课程基本要素有()
第18题:
主题设计就是以主题的形式来选择和组织课程或活动的内容,是学校课程设计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主题设计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用于学科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可以用于活动课程的设计。主题活动设计是指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来设计活动。
第19题: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第20题: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五大领域的某一中心内容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第21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课程目标、教科书和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第22题: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课程空间
第23题:
学生可否选择
课程内容
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开发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