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A、1898年B、1902年C、1912年D、1905年

题目

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 A、1898年
  • B、1902年
  • C、1912年
  • D、1905年

相似考题
更多“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隋唐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

    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士科,标志和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进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最受重视.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制举是为了收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过提升.科举制度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 第2题: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正确答案:1905

  • 第3题:

    科举制度于()开始盛行,废除于()年。


    正确答案:隋唐;1905

  • 第4题:

    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


    正确答案: 隋朝。清朝

  • 第5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 B、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 C、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 D、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A,C

  • 第6题:

    如何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和意义?


    正确答案: 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没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客居完全成了文化专制的工具,其历史的进步性与存在的合理性逐渐丧失,要求改革科举、废除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鸦片战争以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富国强兵的需要,所以许多人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许多人平时在新式学堂学习,而在科举考试是为了取得功名请假去参加考试,二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新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封建的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为我国新教育的发展清除了一大障碍,这也标志着封建教育管理体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 第7题:

    玄学兴起于哪个时期()。

    • A、秦汉时期
    • B、三国时期
    • C、魏晋时期
    • D、隋唐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填空题
    科举制度于()开始盛行,废除于()年。

    正确答案: 隋唐,19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科举制度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于21世纪废除,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  (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A

    1898年

    B

    1902年

    C

    1912年

    D

    1905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B

    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C

    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D

    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A

    1905年

    B

    1906年

    C

    1907年

    D

    1908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起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答案:B
    解析:
    私学兴起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

  • 第14题: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 A、1905年
    • B、1906年
    • C、1907年
    • D、1908年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阐述科举走向废除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
    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1)增新阶段;
    (2)革旧阶段;
    (3)废除阶段。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1)立志有恒;
    (2)自省自克;
    (3)改过迁善。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并重;
    (4)诚实谦虚等。

  • 第17题:

    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⑴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
    ⑵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
    ⑶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为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6年)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建立。

  • 第18题:

    词,萌芽于南朝,兴起隋唐,全盛于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隋唐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士科,标志和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进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最受重视.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制举是为了收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过提升.科举制度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正确答案: 19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阐述科举走向废除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
    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1)增新阶段;
    (2)革旧阶段;
    (3)废除阶段。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1)立志有恒;
    (2)自省自克;
    (3)改过迁善。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并重;
    (4)诚实谦虚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词,萌芽于南朝,兴起隋唐,全盛于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