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题目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

  •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 B、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相似考题
更多“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B、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 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 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B.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C.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相关内容,是一道理解性试题。批评时政是必要的,但不是思想变革的宗旨,C选项曲解了陈独秀的意思,故C选项不选。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的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故A选项也不能选。陈独秀积极投身政治运动,故B选项与事实相违背。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局限性之一就是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文中表达的思想与此选项一致。故D选项为正确选项。

  • 第2题: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A

    B



  • 第3题: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是《新青年》杂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对于《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作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他的父亲是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
    • B、他认为他出生在小国是劣势
    • C、他在少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
    • D、他青年时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参加辛亥革命
    •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 C、陈独秀迁《新青年》到北京
    • D、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正确答案:B

  • 第6题: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鲁迅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青年杂志》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鲁迅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对于《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作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的父亲是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

    B

    他认为他出生在小国是劣势

    C

    他在少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

    D

    他青年时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  )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东京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B项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起点。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强调《青年》杂志的天职是改造青年的思想,辅导青年的修养,可见他是把注意力倾注于清除旧思想方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定“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第11题:

    判断题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是《新青年》杂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善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


    A.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可见,新文化运动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故选D。

  • 第14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重庆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A、《新青年》
    • B、《青年杂志》
    • C、《青春》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正确答案:1915

  • 第17题: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敬告青年》充分表达了“()”时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张。


    正确答案:五四

  • 第19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唯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思想和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 第20题:

    单选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A

    《新青年》

    B

    《青年杂志》

    C

    《青春》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是《新青年》的前身。

  • 第21题:

    单选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2014年真题]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可见,新文化运动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陈独秀之所以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清除思想方面,是由于他认定“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因而将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 第22题:

    判断题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

    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

    胡适

    B

    鲁迅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