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第1题:
汉朝初年刘邦采取老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而不是秦朝所采用的“法术势”。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位的政治主张:()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第2题:
第3题:
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是()。
第4题:
儒教认为,佛教对中国有三大危害:()。
第5题: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第6题:
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
第7题:
无为而治
第8题: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第9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墨子
第10题:
第11题:
性三品说
无为而治说
阳德阴刑说
事皆决于法说
第12题:
入国而破国
入家而破家
入身而破身
入命而破命
第13题:
汉朝初年刘邦主张无为而治,而不是秦朝所采用的“法术势”。无为而治是()的政治主张。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第14题:
董仲舒在论述治国应当"大德小刑"的两点理由是()。
A性三品说
B无为而治说
C阳德阴刑说
D事皆决于法说
第15题:
汉朝初年刘邦主张无为而治,而非秦朝所采用的“法术势”。无为而治是()的政治主张。
第16题: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第17题:
汉朝初年刘邦采取老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而不是秦朝所采用的“法术势”。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位的政治主张:()
第18题:
汉朝初年刘邦主张无为而治,而不是秦朝所采用的“法术势”。无为而治是()的政治主张。
第19题: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升灾害起。”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第20题: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第21题:
道家
儒家
佛教
《大同篇》
第22题:
老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第23题:
孟子
墨子
孔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