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暂予监外执行恶概念,适用对象和使用条件。

题目

试述暂予监外执行恶概念,适用对象和使用条件。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暂予监外执行恶概念,适用对象和使用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参考答案:

    缓刑,即刑罚暂缓执行,是指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制度有一般缓刑制度和特殊缓刑制度两种。
    适用一般缓刑应当遵守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适用特殊缓刑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1)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
    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3)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这是战时缓刑最关键的适用条件。


  • 第2题:

    简述合同解除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答案]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经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因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而有所区别。协议解除的条件: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产生合同解除的效力。约定解除的条件:当解除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行使解除权,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
    (2)预期违约。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主要债务。
    (3)迟延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根本违约。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评析] 考查要点是合同解除的概念和解除的条件。合同的解除分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合同解除的情形不同,则适用条件不同。因此,在回答合同解除的条件时,应当区分情形,分别回答。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限制当事人滥用解除权,以鼓励交易的达成,《合同法》第94条规定丁法定解除的条件。即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或者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是不能滥用法定解除权的。答案中所提到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不安抗辩权中的合同解除权(《合同法》第69条);第二,委托合同中,双方当事人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410条),第三,加工承揽合同中,定作人的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268条),第四,货运合同中,托运人的单方解除权(《合同法》第308条)。

  • 第3题:

    试述紧急避险的概念、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适用条件
    1、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合法的权益面临正在的实际危险的威胁时才能实施。
    2、紧急避险必须是在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时才能实施。
    3、紧急避险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4、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 第4题:

    试述缓刑的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所谓缓刑,指对原判刑罚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有一般缓刑制度和特殊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两种。所谓一般缓刑,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适用一般缓刑,应当遵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指宣告刑而不是批法定刑。
    ②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告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③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适用缓刑,应当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所谓特殊缓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适用战时缓刑,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①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所谓战时,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鼾突发性暴力事件是,以战时论。
    ②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
    ③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这是战时缓刑最关键的适用条件。

  • 第5题:

    试述PowerBuilder中事务对象的概念。


    正确答案:PowerBuilder的事务对象是PowerScript与数据库的通讯区,只有通过事务对象才能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 第6题:

    试述决定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行政诉讼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
    适用范围:
    (1)指定管辖
    (2)管辖权的转移
    (3)是否回避
    (4)确定第三人
    (5)指定法定代理人
    (6)许可律师以外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查阅庭审材料
    (7)指定鉴定
    (8)确定不公开审理
    (9)处理妨碍诉讼行为
    (10)案件的移送
    (11)强制执行生效的判决和裁定
    (12)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
    (13)其他次要的程序问题或者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发生的内部问题。

  • 第7题:

    简述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
    其适用条件是:(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并有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的证明文件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但是,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刑法中一般缓刑的概念及适用条件。[2016年真题]

    正确答案:
    缓刑,是对所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的基本特征为: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执行所判刑罚的可能性。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中,包括一般缓刑战时缓刑两种。
    (1)一般缓刑的概念
    一般缓刑,是指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法定条件的,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2)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这里的刑罚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缓刑的适用对象要求为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之人,是因为其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不宜采用缓刑的方法置其于社会上。至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管制刑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仅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适用缓刑无实际意义。
    ②犯罪分子还必须同时符合四个法定条件
    a.犯罪情节较轻,是指在符合本罪构成要件事实中不具有该罪较重情节,以及其犯罪前后的表现中,不具有应给予较重否定评价的事实。
    b.有悔罪表现,是指行为人有对自己的罪行真诚悔悟,能够认识到错误,并有具体真诚悔悟、悔改的意愿和行为,比如积极向被害人道歉、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获取被害人的谅解等。
    c.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是指综合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表明其不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即使将其放置在社会上,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评价较小。如果有可能再次侵害被害人,或者是由于生活条件、环境的影响而有可能再次犯罪的,则不能适用缓刑。
    d.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是指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会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安全、秩序和稳定带来重大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必须是重大的、现实的影响,具体情形应由法官根据个案情况来判断。
    ③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均是具有较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PowerBuilder中事务对象的概念。

    正确答案: PowerBuilder的事务对象是PowerScript与数据库的通讯区,只有通过事务对象才能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
    其适用条件是:(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并有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的证明文件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但是,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适用除外制度的范围和对象

    正确答案: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范围与本国产业政策导向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1.自然垄断行业
    2.金融行业
    3.农业
    4.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5.合理化的垄断协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缓刑,即刑罚暂缓执行,是指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制度有一般缓刑制度和特殊缓刑制度两种。
    适用一般缓刑应当遵守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适用特殊缓刑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1)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
    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3)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这是战时缓刑最关键的适用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分析与解答:(一)国民经济管理关系(二)经济协作关系(三)社会组织内部发生的经济关系(四)涉外经济关系

  • 第14题:

    简述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正确答案: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 第15题:

    试述共同原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主体要件:必须二人人以上,包括三种情形: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二人以上的单位;或者有责任能的自然人与单位。
    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 第16题:

    试述钻孔冲洗液的主要类型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钻孔冲洗液的主要类型和适用条件如下:
    (1)清水:完整、较完整基岩中的钢粒、硬质合金钻进。
    (2)泥浆:覆盖层中的各种钻进。
    (3)乳化液:完整、较完整基岩中的金刚石钻进。
    (4)其它冲洗液:复杂基岩中的各种钻进。

  • 第17题:

    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的。它是指罪犯由于老、弱、病、残等原因需要他人照顾才能生活的。

  • 第18题:

    试述行政裁定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行政诉讼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判决。
    适用范围: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异议;终结诉讼;中止诉讼;移送或者指定管辖;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财产保全;先行执行;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中止或者终结执行;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它需要裁定的事项。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暂予监外执行恶概念,适用对象和使用条件。

    正确答案: (1)概念: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被判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因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宜在监内执行,暂时将其放在监外交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2)对象:很据《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具备法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于被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的罪犯,不能适用监外执行。但是,当他们因在监狱改造有突出表现被减刑裁判为有期徒刑后,就有了依法被适用监外执行的机会。
    (3)条件: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缓刑的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所谓缓刑,指对原判刑罚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有一般缓刑制度和特殊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两种。所谓一般缓刑,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适用一般缓刑,应当遵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指宣告刑而不是批法定刑。
    ②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告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③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适用缓刑,应当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所谓特殊缓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适用战时缓刑,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①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所谓战时,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鼾突发性暴力事件是,以战时论。
    ②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
    ③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这是战时缓刑最关键的适用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紧急避险的概念、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适用条件
    1、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合法的权益面临正在的实际危险的威胁时才能实施。
    2、紧急避险必须是在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时才能实施。
    3、紧急避险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4、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正确答案: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正确答案: 假释是指对被判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由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在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的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