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的自然人和();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则是()的自然人和单位。”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缉毒人员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B、缉毒人员事前通谋,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C、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醇酸酐,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 D、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走私毒品犯罪主体只包括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下列哪种犯罪是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 A、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 B、走私武器、弹药罪
    • C、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 D、伪造货币罪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主体
    •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数量较大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C、运输毒品罪既包括在境内运输毒品,也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 D、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以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
    • B、自然人
    • C、单位
    • D、只能是单位不能是自然人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包括()。

    • A、本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
    • B、也可以是单位
    • C、本罪都可以由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
    • D、走私、运输毒品罪的自然人主体,则只能由达到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构成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多选题
    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
    A

    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

    B

    自然人

    C

    单位

    D

    只能是单位不能是自然人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毒品犯罪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走私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

    B

    非法持有毒品、走私毒品都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构成犯罪

    C

    甲的孩子1岁,经常晚上吵闹,为了止哭,甲就在其喝的牛奶中加入了平时自己吸食的毒品制液让其喝,甲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

    D

    甲在自己家中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同时又向其兜售毒品,其行为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根据《刑法》第347条、第348条、第353条、第354条,走私毒品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非法持有毒品、走私毒品的数量只对量刑有影响。婴儿还谈不上有自己的意愿,无所谓欺骗。对于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的,应认定为贩卖毒品罪

  • 第9题:

    单选题
    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数量大的,涉嫌()。
    A

    走私毒品罪

    B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C

    贩卖毒品罪

    D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
    A

    自然人

    B

    单位

    C

    自然人或单位

    D

    自然人和单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涉嫌()。
    A

    包庇罪

    B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C

    走私毒品罪

    D

    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犯罪中,其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是(  )。[2014年真题]
    A

    保险诈骗罪

    B

    伪造货币罪

    C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D

    破坏选举罪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项,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三种人构成,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B项,伪造货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只能是自然人。C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D项,破坏选举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只能是自然人。
    【说明】《刑法修正案(九)》已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修改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13题:

    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数量大的,涉嫌()。

    • A、走私毒品罪
    •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

    • A、自然人
    • B、单位
    • C、自然人或单位
    • D、自然人和单位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或者()包括个人和单位。


    正确答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 第16题:

    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岁的自然人和单位,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则是已满14周岁的()和()。


    正确答案:自然人;单位

  • 第17题:

    自然人犯罪主体中可以由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构成犯罪主体的是()。

    • A、走私毒品罪
    • B、贩卖毒品罪
    • C、运输毒品罪
    • D、运输制毒制剂罪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填空题
    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岁的自然人和单位,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则是已满14周岁的()和()。

    正确答案: 自然人,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自然人犯罪主体中可以由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构成犯罪主体的是()。
    A

    走私毒品罪

    B

    贩卖毒品罪

    C

    运输毒品罪

    D

    运输制毒制剂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既可以是单位又可以是自然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罪”的犯罪主体是()
    A

    个人

    B

    个人和单位

    C

    单位

    D

    自然人和法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的自然人和();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则是()的自然人和单位。

    正确答案: 已满16周岁,单位,已满14周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体

    B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数量较大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

    运输毒品罪既包括在境内运输毒品,也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D

    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以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单位犯第2、3、4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据此,单位是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体的。
    B项,第1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必须达到“数量较大”。
    C项,运输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中的“运输”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前者不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D项,行为人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行为,只是作为本罪的加重情节,不构成妨害公务罪。这一点和《刑法》第3章规定的走私罪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