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第1题:
第2题:
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第3题:
如果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其质和量都不相同,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第4题:
“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第5题:
“并非可能非p”与“并非可能旷之间是()。
第6题:
(~p∨q)与(p∨~q)这两个命题形式的真假关系是()。
第7题:
设p、q、r为性质判断,p为全称判断。若p对q有差等关系,q与r有矛盾关系,则p与r一定有()。
第8题:
“在座的都不是专家”和“在座的不都是专家”,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第9题:
A判断和E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第10题:
差等关系
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第11题:
反对
矛盾
下反对
差等
第12题: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差等关系
下反对关系
第13题:
“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这两个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和()。
第14题:
E判断和I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第15题:
如果A、B两个判断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第16题: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第17题:
若两个性质判断主谓项素材相同,但主谓项周延情况不相同,则这两个命题具有()关系。
第18题:
“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为()。
第19题:
下述与P∧q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
第20题:
“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第21题:
差等关系
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第22题:
差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
第23题:
矛盾关系
下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反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