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对于“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理解错误的是:(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C.“宪法至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D.“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正确答案:A
    选项A错误,宪法法律至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 第2题:

    建立宪法监督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巩固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

    B.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C.建设法治国家

    D.保障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为了切实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和最高的地位,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

  • 第3题: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
    B.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
    C.在中国,法治理念最早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D.法治国家概念最早是在德语中使用的

    答案:A,D
    解析:
    在中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但其并不是最早提出法治理论的人,因此C项错误;法治与法制存在重大区别,因此B项错误。

  • 第4题:

    2014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关于宪法日的设立认识正确的是()。 ①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权威 ②宪法日的设立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 ③宪法在我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④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宪法的实施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人主张“彻底解除天皇在国家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象征论

  • 第6题:

    ()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

    • A、法官和检察官
    • B、法律至高无上
    • C、政府
    • D、律师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应当坚持宪法至上,宪法至上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 B、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 C、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填空题
    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人主张“彻底解除天皇在国家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 )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象征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宪法是从作用于政治关系出发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的。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地位必然要求宪法对一国政治关系的基本结构、运行原则和方式、发展方向等发挥其确认、规范和调整的重要作用。简单地说,即宪法的此项作用就是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关系并不断推动其发展。
    (1)宪法是构建一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确认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组成方式和运作程序,因而是一国政治关系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因此,没有宪法,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基本制度、政治组织和运行机制就无从建立,更无法获得合法性与正当性。
    (2)宪法也是确认和保障一国民主制度的根本依据。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联。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制度,为公民设定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并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政治和法律条件,这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宪法确立国家的代议制度,使公民参与国家的民主决策有了制度保证,为现有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下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形式;宪法规定国家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使公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督促,为国家机关在民主轨道上运行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宪法还规定和确认国家的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这些都对民主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具有重要的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3)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政治关系必须以国家法制为基础运行和发展。由于宪法是一国的立法基础,国家的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出来的,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和法制监督的基本原则,因此,宪法构成一国法制的核心,它通过规范、调整国家的法制体系,对政治关系及其不断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共制定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  )。
    A

    “七八”宪法

    B

    “五四”宪法

    C

    “八二”宪法

    D

    “八八”宪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过四部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

  • 第11题:

    单选题
    “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由普通法院来审决;不是宪法赋予个人权利与自由,而是个人权利产生宪法。”提出以上法治三原则的是()
    A

    拉兹

    B

    戴雪

    C

    亚里士多德

    D

    富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共制定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 )。

    A.“七八”宪法

    B.“八二”宪法

    C.“八四”宪法

    D.“八八”宪法


    正确答案:B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过四部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这部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故本题答案为B。

  • 第13题:

    宪法作为一国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共制定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 )。

    A.“七八”宪法
    B.“五四”宪法
    C.“八二”宪法
    D.“八八”宪法

    答案:C
    解析:
    C项正确,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过四部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

  • 第14题:

    试论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宪法是从作用于政治关系出发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的。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地位必然要求宪法对一国政治关系的基本结构、运行原则和方式、发展方向等发挥其确认、规范和调整的重要作用。简单地说,即宪法的此项作用就是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关系并不断推动其发展。
    (1)宪法是构建一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确认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组成方式和运作程序,因而是一国政治关系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因此,没有宪法,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基本制度、政治组织和运行机制就无从建立,更无法获得合法性与正当性。
    (2)宪法也是确认和保障一国民主制度的根本依据。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联。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制度,为公民设定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并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政治和法律条件,这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宪法确立国家的代议制度,使公民参与国家的民主决策有了制度保证,为现有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下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形式;宪法规定国家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使公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督促,为国家机关在民主轨道上运行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宪法还规定和确认国家的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这些都对民主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具有重要的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3)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政治关系必须以国家法制为基础运行和发展。由于宪法是一国的立法基础,国家的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出来的,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和法制监督的基本原则,因此,宪法构成一国法制的核心,它通过规范、调整国家的法制体系,对政治关系及其不断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 第15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说明了宪法在国家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正确答案:法律

  • 第16题:

    下列对宪法的"法治"原则理解正确的有:()

    • A、"法治"原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家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
    • B、按"法治"原则,法律在社会中应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C、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我国实行法治原则的根本保障
    • D、"依法治国"是法治原则在实践中的主要体现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法,是母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政府权力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挑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单选题
    宪法作为一国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共制定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  )。
    A

    “七八”宪法

    B

    “五四”宪法

    C

    “八二”宪法

    D

    “八八”宪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过四部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

  • 第20题:

    判断题
    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政府权力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挑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法,是母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