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西方社会学界不同理论流派对社会互动的观点。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试述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3题:
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第4题:
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
第5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6题:
“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际互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动因”,这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7题:
在社会学界,有许多流派直接或间接地论及了性别的社会角色问题,包括:()。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19世纪西方学界关于工业社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19世纪出现“工业社会”一词industrialsociety(圣西门首先使用)
(政治思想家)圣西门认为工业社会是新强人(实业家)占优势地位的社会(而在此之前是武士、军人、教士占优势地位)【所以是平民等级占优势地位】
(社会学家)英国社会家斯宾塞也说工业社会是由以前的军事社会(贵族占统治地位)转变而来的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认为工业社会是通过工业革命从农业社会中成长起来并最终取代农业社会马克思认为工业社会起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社会的瓦解(由此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劳动力)韦伯也认为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但不愿深入考虑经济基础问题,特别考虑新教伦理从思考的全面性来看,马克思比韦伯要高明一些。但韦伯在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方面比马克思要精细一些。德国思想家维尔纳•宋巴特主要考虑上流社会的奢靡之风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动力(但写得比较浅)托克维尔(主要从法国的历史经验总结):在工业化社会里有了民主,下层阶级有参与阶级的机会,但是也会出现国家权力的膨胀,官僚集团越来越脱离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发生很大的对立。工业化阶段国家权力或越来越集中,整个社会处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冲突消失(权力中心是国家),但社会公众的自由权利也消失了(都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监督),社会的活力也会受到很大压抑。
1、马克思的回答: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战争。工业化还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明朗。这些矛盾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看法:工业社会是和平的社会,武士精神衰退、实业精神增长。工业化难免产生一些社会矛盾,但冲突是过渡性的。工业社会的基本精神是鼓励合作与社会和谐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竞争,但这种竞争是经济斗争,本质上是和平的、非暴力的。
第14题:
社会交换理论是()取向的一种观点。
第15题:
西方社会学界一致公认的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创立者,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第16题:
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第17题:
“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第18题:
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第19题:
试述受众理论的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和社会关系论各自的观点
第20题:
符号互动论
社会交换论
参照群体理论
常人方法学
第21题:
第22题:
社会性别理论
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论
结构功能主义
第23题:
公平理论
互动理论
发展理论
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