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这里说的“义”是:()
第1题:
周易曰:“利者义之和。”这里的“义”指的是()
第2题: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第3题: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出自《左传》。
第4题:
()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第5题:
《论语》载:“季路间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第6题:
人与人之间的照顾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相宜
人与人之间的义气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推翻君主政体
废除不平等条约
改革科举制度
变革政治制度
第12题:
第13题: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二曰(),三曰赋。”
第14题: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
第15题:
简述说明“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
第16题: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习性诸论》
《书院》
《尚书引义》
《四书训义》
第22题:
第23题:
正义
人世所宜
天理
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