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第3题:
柳永《八声甘州》中,开始转换角度、从“对面写起”的词句是()
第4题:
《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第5题:
渐霜风凄紧。“渐”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6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解释“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含义。
第7题:
《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句中的“林寒涧肃”应理解为()。
第8题: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苏轼
李清照
张炎
周密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熅[无焰的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下面问题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控制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第15题: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你怎么认为?
第16题:
霜霉属
第17题: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墓志铭的出处、句子结构的特征、解释内在涵义。
第18题:
翻译: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9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郦道元《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单元导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课文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课文导语三峡风光,关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课后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色。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48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回答课后练习中的第3题。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第20题:
林寒,涧肃
林寒,涧不寒
涧肃,林不肃
林、涧皆寒而且肃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