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也从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胀转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因为()A、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B、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C、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题目

进入2008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也从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胀转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因为()

  • A、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 B、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 C、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
  •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相似考题
更多“进入2008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取”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来实施宏观调控的。


    答案:
    解析:
    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形势下采取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趋向过热时,采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减少 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2分)
    当经济呈现 下滑风险和CPI指数有所下降而仍处高位时,政府对税收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和信贷规模、信贷方向等作了适时的调整,以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2分)
    当物价回落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时,政府采取了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水平,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样的政策选择与组合以及调控政策的适时转变,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灵活性。(2分)
    【命题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2008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人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每年超过两位数增长。然而进人2008年,我国经济出现回落,经济增长放缓,物价回落。这“起一落既是我国经济周期性特征的表现,更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关于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国家统计局关于CPI和PPI的数据和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网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概括考査我国现今的宏观调控政策,本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第一问主要是根据材料回答我国2008年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磨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认真看材料1中的图表以及图表下面的说明,首先明白CPI和PPI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表中曲线的变化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第二问主要是回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这个问题可以根据材料2来回答我国政府针对经济领域的变化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

  • 第2题:

    叶航教授对我国本轮的宏观调控的判断中根据政策的什么效应判断2008年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衰退”?()

    • A、综合效应和单向效应
    • B、转移效应和收缩效应
    • C、时滞效应和综合效应
    • D、时滞效应和转移效应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总结为()。

    • A、对经济的指令性控制放松
    • B、政企关系变化
    • C、经济宏观调控方式变化
    • D、收入分配机制变化
    • E、政府在社会中的责任变化

    正确答案:A,B,C,E

  • 第4题:

    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国家()

    • A、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 B、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 C、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 D、运用计划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下列不能引起内在价值变化的是()。

    • A、经济形势的变化
    • B、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 C、供求关系的变化
    • D、成交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我国将要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一转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实际是变化的、发展的,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④不同的意识所起的反作用不同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宣布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虽然将总量平衡与结构调整都纳入宏观调控的任务,但以总量调控为主,虽然强调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但更注重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进入新世纪,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更重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通过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联系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的变化的原因。(14分)


    正确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国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持续健康发展。(3分)
    (2)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具有不同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要求宏观调控政策因时而变。(4分)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4分)(如能答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求对事物采取批判继承的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我国对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有克服有保留,做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加4分最多不能总分超过14分)

  • 第8题:

    我国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提出了对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把坚持和提高通货膨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坚持和提高节能减排标准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个闸门。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矛盾特殊性原理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 B、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
    •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D、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叶航教授对我国本轮的宏观调控的判断中根据政策的什么效应判断2008年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衰退”?()
    A

    综合效应和单向效应

    B

    转移效应和收缩效应

    C

    时滞效应和综合效应

    D

    时滞效应和转移效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在我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政策是风险调节基金政策和重要商品储备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
    A

    宏观调控目标

    B

    宏观调控方式

    C

    宏观调控任务

    D

    宏观调控政策

    E

    宏观调控手段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 )的运用。
    A、收入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产业政策


    答案:B
    解析:
    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讲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 第14题:

    针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为()。

    • A、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 B、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 C、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 D、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包含的内容。


    正确答案: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是通过各种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实现的。这些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
    (1)财政政策。它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所构成。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需方面的功能,可分为紧缩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和平衡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它由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方面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所组成。按照货币政策在调节总供需方面的功能,可分为紧缩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和均衡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总体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实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和保障最低收入政策。
    (4)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创汇作用、经济效益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序列,明确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支持和产业抑制政策两个方面。

  • 第16题:

    分析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说明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正确答案: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物价开始回升,某些领域,主要是房地产及上游产业出现了“过热”现象。但当前的经济“过热”,更多地是表现为结构性“过热”。在防止“过热”的同时,应该注意经济还有紧缩的趋势,特别是一般消费品供给能力过剩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2)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及评价。针对本轮经济“过热”的特点,政府宏观调控重点主要侧重于对土地和信贷的调控,从源头上控制住投资过热的问题。有关政策出台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资膨胀问题得到有效抑制。但是,房地产业由于投机而造成房价上升、投资增长过快等泡沫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政府最近采取多管齐下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特别是加息、提高房地产交易税率等都取得良好效果。当前,中国必须警惕经济紧缩的苗头,在宏观政策运用上,必须更多地进行结构性调控,一方面抑制某些领域的过热,另一方面要刺激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以防止经济紧缩。

  • 第17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

    • A、宏观调控目标
    • B、宏观调控方式
    • C、宏观调控任务
    • D、宏观调控政策
    • E、宏观调控手段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实现共同富裕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中的()。


    正确答案:收入政策

  • 第19题:

    依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实现共同富裕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中的()

    • A、财政政策
    • B、货币政策
    • C、收入政策
    • D、产业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包含的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是通过各种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实现的。这些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
    (1)财政政策。它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所构成。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需方面的功能,可分为紧缩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和平衡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它由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方面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所组成。按照货币政策在调节总供需方面的功能,可分为紧缩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和均衡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总体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实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和保障最低收入政策。
    (4)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创汇作用、经济效益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序列,明确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支持和产业抑制政策两个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B

    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

    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说明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正确答案: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物价开始回升,某些领域,主要是房地产及上游产业出现了“过热”现象。但当前的经济“过热”,更多地是表现为结构性“过热”。在防止“过热”的同时,应该注意经济还有紧缩的趋势,特别是一般消费品供给能力过剩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2)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及评价。针对本轮经济“过热”的特点,政府宏观调控重点主要侧重于对土地和信贷的调控,从源头上控制住投资过热的问题。有关政策出台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资膨胀问题得到有效抑制。但是,房地产业由于投机而造成房价上升、投资增长过快等泡沫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政府最近采取多管齐下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特别是加息、提高房地产交易税率等都取得良好效果。当前,中国必须警惕经济紧缩的苗头,在宏观政策运用上,必须更多地进行结构性调控,一方面抑制某些领域的过热,另一方面要刺激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以防止经济紧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