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说“知识就是美德”。这说明()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的前提B、思想道德修养取决于知识文化修养的提高C、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相互促进D、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题目

柏拉图说“知识就是美德”。这说明()

  •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的前提
  • B、思想道德修养取决于知识文化修养的提高
  • C、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 D、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考题
更多“柏拉图说“知识就是美德”。这说明()”相关问题
  • 第1题:

    “知识就是美德”是由(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罗素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知识就是美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正确答案: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关于影响儿童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二者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二者相同之处
    ①他们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观等角度出发,来阐述儿童或个体是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理性的。
    ②他们所探讨的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总的看也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
    (2)二者的不同之处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是一种内发论,它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其主要内容有:
    ①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
    ②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内部;
    ③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己被遗忘的知识。因此,“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④人生来就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是金质、银质、钢铁质。一个人的天赋将决定他在今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
    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一种“外铄论”,它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这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但亚里士多德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是有限的。
    ①人的灵魂(意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意识)时,要经过思维加工,它会引起灵魂性质的变化.而蜡块接受带印的黄金戒指的印记时仍然是原来蜡块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强调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其后天学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他过分夸大了遗传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认为人一生下来的“金”、“银”、“铜铁”质会决定他们后天的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只是唤起先天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则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没有任何能力,就像白板一块,过分夸大了后天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 第4题:

    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苏格拉底
    • B、安提丰
    • C、普罗泰格拉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哲学家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知识就是力量 ②追求知识和美德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③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知识即美德”是由谁提出的()

    • A、苏格拉底
    • B、亚里士多德
    • C、柏拉图
    • D、普罗泰戈尔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其主要目的就是给知识提供()。


    正确答案:根据

  • 第8题: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泰勒斯
    • B、普罗泰格拉
    • C、苏格拉底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泰勒斯
    • D、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

    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

    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C

    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

    D

    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理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美德本身是一种知识”出自哲学家()。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知识就是美德”是由()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苏格拉底

  • 第14题: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说这句话的著名学者是()

    •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土多德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这一命题的意义。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的技艺。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这条原则的意义有三:
    (1)知识的确定性。苏格拉底相信,只有通过定义表达的德性才是普遍的知识,反之,为不能够上升为定义的个人意见,“德性就是知识”为知识规定了一个可靠的标准,这就是善。
    (2)真理的实践性。指真正知识有这样的动能;有了知识,便有了德性;没有知识,便没有德性。知识是德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道德的可教性。“德性就是知识”的一个推论是:德性是可以传授的,因为任何知识都有可授性。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只是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已有的德性。德性可授性和自然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统一。

  • 第16题: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D、世界的本是人的理念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知识即是美德”这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 A、柏拉图
    • B、毕达哥拉斯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

    • A、亚里士多德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 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 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
    • 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理解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法律必须把一切不断地引向一个目的,这个唯一的目的就是美德,叫作正义,这个美德通过教育实现节制或自制,人们就成为一个守法的合格公民”。这说明()

    • A、雅典城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
    • B、雅典城邦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 C、雅典民主制应具备理性精神
    • D、雅典的不良风气得到改变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说这句话的著名学者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土多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
    A

    信念

    B

    美德

    C

    真理

    D

    逻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来源于()。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乌尔比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