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4)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1题:
《()·梁惠王上》告诫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当有所节制,不能竭泽而渔,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乃至破坏。
第2题:
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对这段话进行分析。(8分)
第3题: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
第4题: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非法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恶势力”犯罪的目的是()。
第5题:
绿色经济的必要内容是节约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6题:
人类生态环境的危机主要表现()
第7题: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尺度和核心要求。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制止掠夺性经营,改善生态环境能
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
珍惜节约,实行无偿开发利用
开辟和节约能源,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尽一切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第10题:
割裂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割裂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具有形而上学的思想倾向
第11题:
政策环境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
国际环境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第14题: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第15题:
环境保护法对水、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法对上述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态效益。
第16题:
可以为了优先发展经济,暂时破坏生态环境。
第17题: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培育艰难。但仍有一些人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虫草,进一步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这些破坏环境的做法()。
第18题:
化妆师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擅自扩大服务范围,欺骗顾客。
第19题:
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
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
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20题:
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生产工艺水平低
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第21题:
物种灭迹
土地退化
增加疾病种类
植被破坏
第22题:
社会环境的污染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引发经济危机
生态环境的危机,影响农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引发经济危机
第23题:
促进共同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组织追求经济利益
促进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