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尽管华夏民族也曾历经各种灾难,但它在同化周边各族群的过程中,已将他们凝聚、融合为泛中华的文化大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都曾入侵统治过中原,然而最终却被强大的中华文化所同化。蒙古族、满族如今都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己就说要做中华的千古一帝!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同化力量的伟大意义?
第1题:
美手、美甲文化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时期,最早出现在婚庆活动中,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第2题:
在融合,同化,隔离,边缘化这四种文化适应方式中,()是最痛苦糟糕的适应方式。
第3题:
儒学不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第4题: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被世界读者认可,是因为他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关口”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的立场写作,歌颂了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还因为他在立于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善于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分。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为什么要“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哪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第5题:
下面罗列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
第6题:
如何理解道家理念在华夏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地位?
第7题:
尽管慢性疾病会给个体带来各种负性改变,但慢性疾病在导致个体负性变化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
第8题:
()美手、美甲文化最早出现在人们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第9题:
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利用现代音像传媒技术留住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言面临着被同化甚至消亡的境地
方言在国家语言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10题:
和睦
统一
和平
友好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总统府范围内的这些建筑曾历经哪几个历史时期?
第14题:
方言既是语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方人群在长期独特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资讯和交通的发达、人口流动和社会交流的增加,方言在变化,也在被同化。于是,通过现代的音像传媒技术,留住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的语言活化石,便显得很有意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第15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第16题:
下面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
第17题:
古代的中庸之道,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扼杀了(),但另一方面,它又维护了传统的(),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在后来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第18题:
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第19题: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第20题:
美甲、美手文化起源于人类文明的()时期,最早出现在人们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第21题:
第22题:
并列性同化
类属性同化
总括性同化
并列结合性同化
结合性同化
第23题:
并列性同化
类属性同化
总括性同化
并列结合性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