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这启示我们()
第1题:
第2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段话;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但是----民族化—工具---但是如何使用工具才是根本的。你如何认识这段话?
1、要民族化,但民族化不是复古,不是象古代士兵那样“把那种胸前背后写着‘勇’字的褂子穿起”。
2、民族化要取古代的外国的长处,进行新的创造。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有机的结合。在我国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和外国的、古代的长处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3、毛泽东倡导向古人、外国人学习,是为了创新。他反对雷同,赞同“标新立异”。他说特别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标新立异’,但是,应该是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越多越好,不要雷同。雷同就成为八股。可见创新和标新立异是民族化的关键,是为了满足今天的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略
第3题:
茅盾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第4题:
从民族集体意识上,我们说()是中国文化之根,是中国民族灵魂之核,当不为过。
第5题:
()曾经说过:鸦片为中国之巨害,其杀吾国民,甚于干戈、瘟疫、饥馑之患!
第6题: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这启示我们要()
第7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鲁迅也曾经说过,“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可以以一时的强弱、大小和是否成熟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③新事物始终表现为弱小的特征和属性 ④要正确对待新事物,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第8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第9题:
胡适先生曾经批评过中国是“差不多的文化”,这就是说中国人习惯于定量思维而不是定性思维。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孙中山
林则徐
毛泽东
第12题:
建立民族新秩序
五族共和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第13题:
第14题:
梁启超先生说过:港口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是传统文化不太有的()、()、()、()。
第15题: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第16题:
()曾经说过“我们唯一该怕的是‘恐慌心理’”。
第17题: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第18题: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真正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发扬民魂,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
第19题:
孙中山新民族主义的对外任务是()
第20题:
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的纲领是()。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礼仪
国学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