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善的感受和体现,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第1题:
好父母的定义是由孩子决定的。幸福是一种()体验与感受,人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感受幸福的能力。
第2题:
人们生活的物质水平与人的幸福指数是呈正比的。
第3题:
()反映了一定社会下人民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感受状况和满意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梦实现程度的价值尺度。
第4题:
幸福指数是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
第5题: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探访河北两贫困村。当习总书记问村民唐宗秀生活得怎么样时,唐宗秀说,她很幸福也很快乐,她很感谢党和政府。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
第6题: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7题: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8题:
体现
再现
出现
实现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自我
客观
复杂不定
虚无
第11题:
贝恩指数
幸福指数
基尼指数
恩格尔指数
第12题:
至今没有统一标准
和工资水平成正比
反映人们的工作状态
与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无关
第13题: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数。
第14题: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
第15题:
岗位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体现个人价值的载体。
第16题: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民众这种主观感受具体程度的指标数。国家统计局透露,今后,“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晋江市提出,要以发展为主题,实现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的同步提高。 回答问题。 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晋江市政府应该()。 ①体察民情,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②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③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职能 ④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第17题: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
第18题:
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注定会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19题: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生存环境之间的战略
规定个人对健康应负所有责任
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职业
岗位
工种
人力资源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