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第1题:
第2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第3题:
胡绳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观点是:“……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第4题:
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对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第5题:
1908年,刘师培文章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他在这里强调()
第6题: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著名史学家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第7题: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政治,尤重帝王将相、革命英雄,而今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第8题:
凤凰网评论说,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轮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体现的史观是()
第9题: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人,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第10题: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第11题: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第12题:
全球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第13题:
有人认为,世界近代史可以以巴黎公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种分期所体现的史观应该是()
第14题:
《共产党宣言》的灵魂是()。
第15题: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第16题:
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是()
第17题: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第18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第19题: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第20题:
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现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第21题: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
第22题: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第23题:
①②⑤
①③⑤
②③④
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