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第1题:
西周时期,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公民”,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私人”。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公民”与“私人”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由此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②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③消灭了卿大夫阶层 ④强化了诸侯国君的权力
第2题: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第3题: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第4题: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第5题: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第6题:
西周实行的(),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
第7题: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第8题:
《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第9题: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第10题:
第11题:
禅让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第12题:
禅让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第13题: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第14题: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第15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第16题: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第17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第18题: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第19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第20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以周室同姓为多,异姓较少。主要的封国有()()()()。
第21题:
世袭制
奴隶制
禅让制
分封制
第22题:
世袭制
郡县制
禅让制
分封制
第23题:
州县制
郡县制
分封制
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