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第1题:
第2题:
李中梓说:“气血俱要,而补气在()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之上”。
第3题: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第4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中黄宗羲观点的是()
第5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第6题:
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的是()。
第7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第8题:
《明夷待访录》是()的政论和史论专著。
第9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第10题: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百姓皆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第11题:
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12题:
第13题: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必备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第14题:
简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
第15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第16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第17题: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第18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第19题:
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主义精神的教育思想。
第20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第21题:
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
第22题: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朱熹的《四书集注》
李贽的《焚书》《藏书》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第23题:
王守仁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第24题: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