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②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走向统一 ③有利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 ④促进了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第1题:
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第2题: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动乱主要来源。
第3题:
出身于春秋晋楚争霸的战争时期的成语是()
第4题:
春秋争霸和战国纷争最大的不同是()
第5题: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就其性质而言,是()
第6题:
下面()不属于春秋时期的战争类型。
第7题:
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混战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促进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第8题:
促进民族融合的战争
推进祖国统一的战争
推翻周王朝的战争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第9题: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10题:
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
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
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没有任何意义
第11题:
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第12题:
主要是为了组织生产
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
主要是为了保证争霸战争的兵源
所有“伍人”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
第13题: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第14题:
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5题:
对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具有什么历史作用?
第17题:
关于商鞅实行的什伍组织评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第19题:
第20题:
图穷匕见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春秋诸侯争霸
隋朝暴政而亡
汉末军阀割据
魏晋北民南迁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