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念

题目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念

相似考题
更多“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相关问题
  • 第1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国际歌》的诞生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正确处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习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 A、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学习科学
    • B、只求学习科学,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 C、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学习科学是相辅相成的
    • D、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当作平行的知识学科去学习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 B、工人运动的发展
    •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请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设计课堂导入。


    正确答案: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可采取两种导入方式:①以课前提示导入新课。播放《国际歌》或师生学唱国际歌导入。②由提问工业革命的后果导入(因为本课前两目都同工业革命有直接的联系)。

  • 第7题:

    辨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160多年了,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已经过时了。”


    正确答案:错。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160多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而黯淡真理的光辉,反而愈益显示其更具时代精神的实践价值。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强有力地证明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其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批判和趋势预测的真理性。再次,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伟大指导作用的最好证明。

  • 第8题:

    填空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发表。

    正确答案: 《共产党宣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传播。

  • 第10题:

    单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根本"是()。
    A

    学习马克思主义

    B

    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C

    学习三句话总要求

    D

    学习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设计课堂导入。

    正确答案: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可采取两种导入方式:①以课前提示导入新课。播放《国际歌》或师生学唱国际歌导入。②由提问工业革命的后果导入(因为本课前两目都同工业革命有直接的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哪一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正确答案: 《共产党宣言》。

  • 第14题:

    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


    正确答案: 提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三个来源”——思想基础

  • 第15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第16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1919-1927):李大钊——第一个奠基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贡献表现在: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②指出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和人生的重要意义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阶段(1927-1937):三大论战: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分期论战、中国农村性质;郭沫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1)《中国古代社会研究》2)中国古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3)写了多部历史剧及一批史论;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1937——1949)通史研究取得重大成就;古代思想史研究方面;史学理论

  • 第17题:

    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正确答案:(1)社会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初步暴露,人们开始思考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问题。
    (2)阶级前提: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兴起
    (3)政治前提:三大工人运动失败,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4)理论前提: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法国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等的理论。

  • 第19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 B、工人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C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D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思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传播。

  • 第22题:

    问答题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正确答案: (1)社会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初步暴露,人们开始思考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问题。
    (2)阶级前提: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兴起
    (3)政治前提:三大工人运动失败,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4)理论前提: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法国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等的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