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但是……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部分恰好是君主专制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和展望》 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答案:
    解析: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①课件内容不符合科学性原则。该课件的制作不够科学严谨和规范正确。例如,折线图的标题应改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0—1927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在图示中没有相关的注解。
    ②课件内容不符合简约性原则。课件的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观察特点。课件中对每一个阶段的注解位置不明确,折线图中有断线,使得整个画面杂乱不堪。教师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线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的正上方进行标注,这样课件内容会更清晰。
    ③课件内容不符合艺术性原则。该教师的课件设计缺乏美感,不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降低学生观看课件的兴趣。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历史示意图的设计要符合基本事实,注意历史知识的准确性。
    ②历史示意图的设计需要将众多的历史信息进行正确分类,找出历史信息间的内在联系,用图示准确表现历史信息间的关系。
    ③历史示意图的设计应简洁明了,对知识要点能够进行高度概括。这样才能突出重要的历史信息,方便学生获取这些信息。
    ④历史示意图的设计应直观生动。一方面是画面直观,即采用生动形象的线条、文字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是呈现方式直观,即历史示意图的内容随着教师的讲解逐步呈现,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⑤历史示意图的设计还需要兼顾美观。美观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提高对相关历史信息的记忆效果。

  •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案:
    解析:
    【要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主要有:
    (1)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尊重別人,正确认识自己。
    (2)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掌握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交往技能。
    (3)帮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和应变能力的发展。

  • 第3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一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这五个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及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不同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材料中王夫之,培根,毛泽东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王守仁,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 第4题: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正确答案: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 第6题:

    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主要反对()

    • A、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 B、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 C、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理学
    • D、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

    • A、“克己复礼”
    • 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
    •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 D、“存天理,灭人欲”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一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上述材料五则材料观点个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正确答案: 王夫之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培根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

  • 第10题: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


    正确答案: 观点:自由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或自由是目的,民主是手段);在近代中国,国家自由最为急迫。
    背景:19世纪末,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对洋务运动破产原因进行反思,并要求维新变法。20世纪初,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探索救国之道。

  • 第11题: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建立;教育的发展;学术、思想自由的社会氛围。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正确答案:
    “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言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已经是一个为理学家所认可的观点,它指出:人在道德实践中,要用理性(天理)来规范、控制人的感性欲望。李贽对此就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表明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吃好吃的穿好看的是人的本性,这样就打破了天理和人欲的界限,他主张解放人性,公然对理学进行抨击。他甚至肯定贪欲和权势欲,认为人们追求升官发财是自然合理的,总之,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各从其所好,各骋其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的社会。可以看出,李贽确有提倡个性解放的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答案:
    解析:
    首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7分)
    文化创新同时存在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其次,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7分)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创新的途径.了解其过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从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最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6分)
    文化创新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具有引导、制约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第1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15题: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


    正确答案: 原因: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表现: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材料四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第17题: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C、“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 D、“工商皆本”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①反对正统②抨击神权③离经叛道④男尊女卑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

    • A、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 B、变化阅读的速度
    • C、容忍模糊
    • D、猜测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第22题: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


    正确答案: 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