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第1题:
A.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B.团结精神,奋斗精神
C.科学精神,工匠精神
D.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对于工匠来说,工匠传承不是技艺能够传承多久,而是这种技艺所蕴含的()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第5题:
要掌握工匠精神首先就要执着地对待工作,把工作视作生活的一个必要组 成部分
第6题:
一个优秀的工匠必然是一个勤奋的工匠,所以勤奋是工匠通往成功的桥梁
第7题: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第8题: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进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第9题:
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
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第10题:
第11题:
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社会氛围
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发扬工匠精神,塑造国民素质
提高工匠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
第12题:
“中国工匠”
“国际工匠”
“本土工匠”
第13题:
改造工作可以由未经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承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弘扬工匠精神,社会层面的主要政策应包括()
第17题:
对于工匠来说,工匠传承不是技艺能够传承多久,而是这种技艺所蕴含的 精神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第18题:
一个员工要具备工匠精神,前提就是要对工作(),愿意从事工作。
第19题:
2015年“五一”,央视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十年如一日,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匠心筑梦,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报道推出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公众在为大国工匠们精湛技艺所折服的同时,更被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工作专注执着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感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大国工匠》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工匠精神()。 ①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全面反映了中华民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蕴含着公民应该坚守的价值准则 ④是推动中国制造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第20题: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第21题:
繁荣富强的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
进入制造大国行列离不开工匠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工匠精神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需要工匠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工匠精神
第22题:
喜欢
有兴趣
负责
专注
第23题:
专注专业是工匠精神的特质
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内涵
锐意进取是工匠精神的基石
执着坚忍是工匠精神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