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陶片放逐法”是()
第1题:
考古发现的放逐铁米斯托克里的陶片有100枚,由14人所刻写,可见()
第2题:
“陶片放逐法”中被放逐对象是()
第3题: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第4题: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第5题:
如果你生活在与罗马共和国初期同时的雅典,你可能享受的公民权是()
第6题:
历史剧《回到希腊》叙述了古希腊的社会历史,该剧不会出现的场景是()
第7题:
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 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②陪审法庭的监督 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④任期的限制
第8题: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第9题: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哪次立法改革中的内容()
第11题:
彰显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权益
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使雅典的民主发展到项峰
第12题:
第13题:
学者卡根认为:从当时的雅典政局来看,由于面临与前僭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故此,克里斯提尼一方面选择与希帕克斯合作,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
第14题:
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0人刻写的,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第15题: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第16题:
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前443年),雅典共有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第17题: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第18题:
雅典民主时期,“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可以牺牲任何“人”。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古代雅典保障“‘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关键措施是()
第19题:
伯里克利对从政颇为谨慎,“伯里克利有钱,出身好,又有许多极有影响的朋友,但他总怕被放逐,所以一直不肯从事政治活动,只在行伍方面当一个奋不顾身的好样的军人。后来,阿里斯提德去世,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客蒙又长年累月被军旅生活绊住,留在国外,伯里克利这才投身于公众的事业。”这反映了()
第20题:
对陶片放逐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雅典公民对官员的民主监督 ②反映了古希腊的货币形态 ③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具体内容 ④公民参加民主活动的证件
第21题:
陶片放逐法
第22题:
古代雅典,每年均依据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由此可知雅典公民()
第23题:
得拉古立法
梭伦立法
克里斯提尼立法
伯里克利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