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个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体,它们往往表现为()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题目

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个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体,它们往往表现为()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相似考题
更多“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相关问题
  • 第1题:

    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个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般要是()。


    正确答案: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纯种

  • 第2题: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 A、甲×乙
    • B、甲、乙分别测交
    • C、甲×甲,乙×乙
    • D、甲×乙得F1再自交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选的原始材料分别具有某种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 B、杂交一次,得F1,若F1在性状上符合要求,则可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 C、让F1自交,得F2,从F2中初步选取性状上符合要求的类型
    • D、把初步选出的类型进一步隔离自交和汰劣留良,直到确认不在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目的基因)→通过某种运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第①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这一育种方法所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正确答案: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基因重组

  • 第5题:

    甲乙叠放在水平面上,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它们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甲对乙摩擦力f1和水平面对乙摩擦力f2分别为()

    • A、f1=F向右,f2=F向左
    • B、f1=F向左,f2=F向右
    • C、f1=0,f2=F向右
    • D、f1=0,f2=F向左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以AA×aa得到F1,以F1×AA这种方式称为()

    • A、自交
    • B、测交
    • C、回交
    • D、随机交配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目的基因)→通过某种运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第③种方法称为()育种,经其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是()。


    正确答案:多倍体;无籽西瓜

  • 第8题:

    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自交得96株F2,其中54株开紫花,42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正确答案:互补作用;AAbb、aaBB

  • 第9题: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的组合选项是:()

    • A、♀甲×♂乙→F1出现甲性状
    • B、♀甲×♂乙→F1出现乙性状
    • C、♀乙×♂甲→F1出现甲性状
    • D、♀乙×♂甲→F1出现乙性状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个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干燥的、萌动的、休眠的)。


    正确答案:萌动的

  • 第11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一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占()。


    正确答案:1/16

  • 第12题:

    单选题
    在高梁的株高试验中,甲品种高230cm,乙品种高200cm,二者杂交后,F1可高达290cm。将F1自交后,F2可分离出多种类型。根据上述数据,高梁株高的遗传属于()。
    A

    加性效应

    B

    超显性效应

    C

    部分显性效应

    D

    完全显性效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试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试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试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试验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 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 ④♀乙×♂甲→F1呈乙性状

    • A、②和④
    • B、①和③
    • C、②和③
    • D、①和④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 A、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B、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目的基因)→通过某种运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称为()育种。


    正确答案:诱变

  • 第16题: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目的基因)→通过某种运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第②种方法称为()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正确答案: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 第17题:

    迟熟而抗病和早熟而不抗病的两个纯水稻品种杂交,假设迟熟和抗病是显性。两对基因又分别在两对染色体上。说明下列问题: (A)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什么? (2)F1自交后,F2有哪几种表型?其比例如何? (3)要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种早熟和抗病品种,基因型必须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亲本EETT×eett→F1EeTt,表现迟熟抗病。
    (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迟熟抗病:3迟熟不抗病:3早熟抗病:1早熟不抗病。
    (3)能稳定遗传的早熟抗病品种的基因型一定是eeTT。

  • 第18题:

    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

    • A、测交
    • B、回交
    • C、自交
    • D、杂交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然后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正确答案:单倍体育种;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第20题: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紫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1紫∶6红∶9蓝。若将F2中的红色植株的花粉两两融合,培育出的融合植株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分别是()

    • A、3种;6种
    • B、2种;3种
    • C、4种;4种
    • D、2种;4种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农业上常用的有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个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b方法与a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正确答案: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

  • 第22题:

    采用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问答题
    F1代杂一代品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生产F1代种子?

    正确答案: (1)人工去雄制种,用于杂种优势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因制种所增加的费用。
    (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主要是在苗期容易目测且可鉴别亲本和杂种的性状。
    (3)化学去雄制种,主要是针对特定植物稳定、专一、彻底化学杀雄剂的选择问题。
    (4)利用单性株制种,如黄瓜雌性系、菠菜雌株系、石刁柏雌雄异株植物等。
    (5)利用迟配系制种,利用同基因型花粉管在花柱中的伸长速度比异基因型花粉管慢特点进行制种。
    (6)利用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种子。这两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F1制种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