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连续布筋区域支座宽度是如何考虑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粱弯矩分布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
    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
    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
    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答案:A
    解析:
    2017版教材P22页原文是连续粱、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 第2题: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

    A.支座处配负筋
    B.支座处配正筋
    C.梁跨中配负筋
    D.边支座不配筋

    答案:A
    解析:
    2020/2019版教材P25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 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 第3题:

    某民用房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二层楼面上有一带悬臂段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梁,其计算简图和梁截面如题8-11图所示,不考虑抗震设计。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纵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as=60mm。未配置弯起钢筋,不考虑纵向受压钢筋作用。

    假定,支座A的最大反力设计值RA=180kN。试问,按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支座A边缘处梁截面的箍筋配置,至少应选用下列何项?
    提示:不考虑支座宽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负弯矩筋上的分布筋长度如何确定?板支座处负弯矩筋上的分布筋长度如何确定?在板角即负弯矩筋重叠处是否需要分布筋?


    正确答案:负弯矩筋的分布筋的计算:在梁或墙处是不需要分布筋的,在定义负筋时需要输入扣减的宽度。板角重叠处负筋与负筋之间已经形成了网片,无需再布置分布筋,所以在定义负筋时仍然要输入相应的参数,以扣除不需要布置分布筋的长宽。

  • 第5题:

    板横向负筋伸出支座部分分布筋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对于这种情况,软件不能自动计算,可以抽取出来之后自已添加进去;也可以在画图时将伸出这部分人为的作为一块,那么就可以选择这块来进行布置分布筋,这个分布筋当成一般的钢筋来布置,只是这样要稍复杂些,不如抽取出来之后在主界面上添加几根分布筋方便。

  • 第6题:

    考虑支座宽度对梁裂缝计算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支座宽度对连续梁端部的弯矩折减公式是: Msup = Mmax-min(0.3Msup,VB/3)
    由于SATWE等软件计算时一般不考虑梁支座截面尺寸,最大弯矩都出现在节点处,而计算裂缝应该取支座边缘处的弯矩,二者存在差值,因此计算梁裂缝宜考虑支座宽度。但如果软件计算时考虑了梁柱节点刚域的影响,则弯矩已经算到了支座笾缘, 计算裂缝就不宜再考虑支座宽度的影响。

  • 第7题: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好足够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来抵抗剪力。

    • A、纵筋
    • B、鸭筋
    • C、浮筋
    • D、架立钢筋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 B、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 C、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和连续次梁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允许支座出现塑性铰,将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调低,即减少负弯矩,调整的幅度,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 D、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关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板受力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正弯矩
    • B、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 C、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正弯矩
    • D、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梁钢筋主筋的纵向接头,无论形势如何,其位置()
    A

    底筋在支座处,上筋在跨中处

    B

    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支座处

    C

    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1/3跨中处

    D

    底筋在1/3跨中处,上筋在跨中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面有关基础梁、框架梁的差异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

    基础梁是柱的支座,柱是框架梁的支座

    B

    基础梁在柱节点内箍筋照设,框架梁在柱边开始设置箍筋

    C

    框架梁箍筋有加密区、非加密区,基础梁箍筋有不同间距的布筋范围

    D

    基础梁端部根据有无外伸判断封边钢筋弯折长度,框架梁端部根据支座大小判断锚固值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时,为什么以支座边缘截面内力作为配筋依据?

    正确答案: 当梁、板与支座整体连接时,支座边缘处的截面高度比支座中心处的小的多,为了使梁、板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可取支座边缘的内力进行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  )。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
    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
    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
    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 第14题:

    均布载荷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 )。(2013 年真题)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
    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
    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
    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答案:A
    解析:
    连续梁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 第15题:

    某办公楼中的钢筋混凝土四跨连续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计算简图和支座C处的配筋如图1-2所示。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筋采用HRB500钢筋,as=45mm,箍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假定,作用在梁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qGK=28kN/m(包括自重),可变荷载标准值为qQk=8kN/m,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4。试问,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的支座C梁顶面裂缝最大宽度wmax(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24 (B)0.28 (C)0.32 (D)0.36
    提示:①裂缝宽度计算时不考虑支座宽度和受拉翼缘的影响;

    ②本题需要考虑可变荷载不利分布,等跨梁在不同荷载分布作用下,支座C的弯矩计算公式分别为: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怎样选择分段轴线布置支座负筋?添加的辅助直线和主轴线相交时没被断开,在布支座负筋时只能选择整条线吗?


    正确答案:若添加的辅助轴线与原来的轴线是会自动产生交点的(在每一轴线上有一交点,为分段线,而不是一条线),而如果添加的辅助直线跨过了好几个交点时,这样这条直线与轴线之间就没有交点,所以我们在选择这条直线时是一整条线。如果需要在每一条轴线上布置支座负筋则需要先选择每段轴线,那么我们在添加轴线时就不能将一条直线拉通来画,需要在两点之间逐段画线,然后再逐段画线逐段布置支座筋。

  • 第17题:

    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时,为什么以支座边缘截面内力作为配筋依据?


    正确答案:当梁、板与支座整体连接时,支座边缘处的截面高度比支座中心处的小的多,为了使梁、板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可取支座边缘的内力进行计算。

  • 第18题: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

    • A、支座处配负筋(即:梁上边配受拉钢筋)
    • B、支座处配正筋(即:梁下边配受拉钢筋)
    • C、支座处配负筋(即:梁下边配受拉钢筋)
    • D、梁跨中配正筋(即:梁上边配受拉钢筋)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梁钢筋主筋的纵向接头,无论形势如何,其位置()

    • A、底筋在支座处,上筋在跨中处
    • B、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支座处
    • C、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1/3跨中处
    • D、底筋在1/3跨中处,上筋在跨中处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

    • A、支座处配负筋
    • B、支座处配正筋
    • C、梁跨中配负筋
    • D、边支座不配筋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设置弯起筋仅用于充当支座负弯矩时,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允许弯起的跨中纵筋不足以承担支座负弯矩时,应增设支座负直筋。


    正确答案:斜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弯;正截面抗弯

  • 第22题:

    单选题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 )。
    A

    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 

    B

    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 

    C

    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 

    D

    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接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考点 建筑结构构造要求

  • 第23题:

    单选题
    平法规定:当板带上部已经有贯通纵筋,但需增加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筋时,应结合已配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的方式配置。
    A

    隔二布一

    B

    隔三布一

    C

    隔一布一

    D

    隔一布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