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接性、快捷性、情境性、高频性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基于真实性任务情境的评价。
第6题: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第7题:
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第8题: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第9题: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第10题:
过程性
指导性
结论性
真实性
第11题: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准备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第12题:
教育性
科学性
技术性
艺术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按照评价目的可以将评价分为()
第17题:
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第18题: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第19题:
符合新课程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是对教学资源评价中()特性的评价。
第20题: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全程性评价
第21题: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
第22题:
诊断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第23题:
口头评价
书面评价
即时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