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计量标准器在两次校准周期内准确可靠,计量标准器的期间核查采用()办法。
第1题:
为保持其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性,应对()进行期间核查。
第2题:
下列关于计量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第3题:
在计量标准的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发生更换,应当履行哪些相关手续?
第4题:
期间核查是由本实验室人员使用自己选定的核查标准按照()进行。
第5题: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就是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
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
在进行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时,应当优先采用核查装置进行考核
若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方法有明确规定时,可按其规定进行考核
第6题:
每年进行一次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实验
使用标识表明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状态及检定或校准的日期和有效期
对现场检定带回的计量标准器,返回实验室后立即对其功能或校准状态进行核查,满足要求后继续使用
出现故障的计量标准器,经修理恢复正常,进行期间核查后即投入使用
第7题:
期间核查是缩短校准时间间隔或检定周期后的另一次校准或检定
期间核查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用被核查对象对预先选定的同一核查装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量
期间核查是在标准条件下,用计量标准确定核查装置的计量状态
期间核查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通过计量标准确定测量仪器计量性能的一组操作
第8题:
计量标准
所有测量设备
所有传递标准
计量标准和必要的测量设备
第9题: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计量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第10题:
测量标准
被校准对象
同一核查标准
计量标准
第11题:
计量标准在有效期内,因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发生问题,不能继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计量标准在有效期内,因为工作关系,如无工作任务等
计量标准在有效期内,因多台使用不着
因计量标准超出了有效期
第12题:
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给予校准的计量器具
按规定经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计量标准器
准确度高于被校准测量仪器的计量器具
经检定合格的计量标准器
第13题:
用于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
第14题:
某实验室的最高计量标准器是3等量块标准器组,用于在实验室内对4等量块进行量值传递。实验室还开展坐标测量机校准工作,使用另一组3等量块标准器组作为工作标准到现场开展校准。对这两套量块如何开展期间核查?
第15题:
以标准装置中的计量标准器或其反映的参量名称作为命名标识,命名为()。
第16题: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的准确、统一和()运行的安全可靠。
第17题: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期间核查的对象包括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设备及标准物质等
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检定(或校准)周期的另一次检定(或校准)。但是,如果通过足够多个周期的核查数据证明某台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始终受控,可以适当延长该测量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
期间核查不能代替检定(或校准)。通过检定(或校准),可以使测量仪器获得仪器量值的溯源性,而期间核查只是考核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有无明显变化,不具有溯源性
第18题:
计量标准器或参量名称+标准装置
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或参量名称+检定或校准装置
计量标准器名称+标准器(或标准器组)
检定或校准+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名称+标准器组
第19题:
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检定或校准人员
第20题:
检定与校准的核心是在标准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评估具有溯源性;期间核查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用稳定核查标准观察被核查仪器状态是否有变化不具有溯源性
检定与校准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用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按照规程或规范的方法进行;而期间核查是由本实验室使用自己选定的核查标准按照自己制定的核查方案进行
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检定与校准的周期后的另一次检定或校准
凡是要进行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也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第21题:
计量检定规程
自己制定的核查方案
计量校准规范
核查标准说明书
第22题:
期间核查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校准间隔提供依据或参考
期间核查应采用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来完成,具有溯源性
期间核查通过核查装置完成,可以评价被核查仪器的计量特性
期间核查可以理解为缩短周期并且简化形式后的检定或校准
第23题:
计量标准的主要配套设备应当经检定或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
无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建标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准或测试
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应当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定
根据需求可对计量标准器检定项目进行适当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