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的初始确认间隔应小于等于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规定的确认间隔.()
第1题:
第2题:
()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第3题:
简述临时校准项目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管理,计量确认间隔管理以及台帐计划管理的要求?
第4题:
直接引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时,可填写《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表》以确认设备满足能力要求。当校准过程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者与规程/规范存在偏离时,应填写《不符合检测/校准报告》,经过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5题:
C类测量设备无计量确认间隔,按照一次性检定/校准进行管理.()
第6题:
绿色标识用于()
第7题:
在确定比对方法时,应首选()的方法和程序,或者采用国际建议、国际标准推荐的并已经过适当途径所确认的方法。
第8题:
计量检定的依据是()
第9题:
校准证书应包含校准项目、校准日期及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可以是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或型式评价大纲
校准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只能是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
校准证书中应当注明合格项目、不合格项目和下一次检定日期
第10题:
校准可依据实验室制定的校准方法,但需经过方法确认并获得客户认可
开展计量校准时,如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参照其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开展校准
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不能开展检定
第11题:
校准证书上应给出复校时间间隔以保证顾客定期溯源
如果是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应安装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给出复校时间间隔
当依据的校准规范包含复校时间间隔的建议时,校准证书上可以给出复校时间间隔
当顾客有要求时,可以在校准证书上给出复校时间间隔
第12题:
损坏
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长期不使用
第13题:
第14题:
新校准项目工作试运行期间,对于直接采用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确认间隔可以按照的()要求执行。当校准方法为自编校准规范时,其确认间隔原则上定为(),当新校准项目通过建标后或者新校准项目试运行一年后,可以按照校准规范规定的确认间隔执行。
第15题: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影响因素包括:()
第16题:
计量确认间隔的评审包括()
第17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确认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条件。
第18题:
计量检定的的依据是()。
第19题:
计量检定和校准的区别是()。
第20题:
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第21题:
表示强制检定设备按规定检定后处于合格的状态;
表明测量设备的部分功能或量值得到确认,处于合格状态。确认方法可是检定,也可是校准
表示非强制检定设备按规定校准后处于校准合格状态。
表明测量设备处于不合格状态。
表明测量设备暂时不投入使用。
第22题:
由计量检定(校准)单位给的检定(校准)标识就是状态标识
由施工单位统一规定或母体统一规定的管理标识为状态标识
不能用检定(校准)标识代替使用状态的确认标识
由建设单位统一规定的管理标志即为管理标识
第23题:
校准不具行政强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具有行政强制性,属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
校准主要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评定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是规程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应对校准结果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确认;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