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财政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相关问题
  • 第1题:

    “给定资料10”中提到教育投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列出了A—E五项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

    A.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太低,而财政收入是财政性教育拨款的主要来源,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由于中国财政预决算差异系数较大,对教育的投入考核应以财政预算为准,确保财政执行中教育的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性开支的增幅。

    B.国家要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C.以教育公平为本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针对教育投入,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经验,首先重点倾向中等及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才逐渐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D.严格依法筹措教育经费,按照政府许可的范围规范筹资行为,决不许违反政府法规乱收费: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惩处,甚至追究刑事。

    E.按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详细规范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问题。完善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治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实行中心对省,省对县的教育均衡化转移支付,并由中心对全国的义务教育承担兜底责任。


    正确答案:
    答案
    A项不正确。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是教育投入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将解决教育投入的关键举措定位于增加财政收入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因素在于财政体制的漏洞,致使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模糊,以及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
    C项不正确。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基石。因此首先应当倾向于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放松对中高等教育的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加大对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投入。

  • 第2题:

    简述教育投入“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的规定。


    答案:
    解析:
    (1)“两个提高”——《教育法》第55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2)“三个增长”——《教育法》第5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第3题:

    什么是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正确答案: 是指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三个增长”。

  • 第4题:

    《高教法》关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是指()。

    • A、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逐步增长
    • B、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C、教育财政拔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 D、在校学生的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我国《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经费必须保证三个增长,这三个增长是()。

    • A、政府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 B、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增长
    • C、教师工资逐步增长
    • D、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费用逐步增长
    • E、学生人均公用费用逐步增长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我国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是什么?


    正确答案:(1)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 第7题:

    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等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

    •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D、教育总经费逐步增长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填空题
    教育投进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进实现“三个增长”,即:()。

    正确答案: 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进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均匀的教育用度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国家教育支出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两个比例”指的是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2)“三个增长”指的是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共经费逐步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等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B.造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能彻底消除。(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造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与城乡二元结构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例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突破制度障碍,加大财政投入并非治本之策。

  • 第14题: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 )。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总经费逐步增长

    答案:A,B,C
    解析:

  • 第15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正确答案:高于

  • 第16题:

    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可以()。

    • A、行使立法权,完善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法规
    • B、行使决定权,统筹规划各级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 C、行使质询权,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 D、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制定财政教育经费使用计划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国家教育支出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两个比例”指的是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2)“三个增长”指的是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共经费逐步增长。

  • 第18题:

    以下关于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 B、近5年来财政支出的年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 C、2008年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
    • D、2008年,财政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业、科学技术等民生事业投入大量增加,相关财政支出均高于当期总财政支出的增长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教育投进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进实现“三个增长”,即:()。


    正确答案: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进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均匀的教育用度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第21题:

    判断题
    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正确答案: 是指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三个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财政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正确答案: 财政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具体考核指标为: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