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全国后,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中央集权还是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争论,这种争论导致了“焚书坑儒”这是历史事件的发生。“焚书坑儒”“焚《诗》、《书》,禁私学”的主张是()提出来的。
第1题:
周朝的统治方式是()。
第2题:
关于分封制,有人说:“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这个评价()
第3题:
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新政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开明官员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
第4题:
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确认和调整()。
第5题:
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第6题: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
第7题: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第8题: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
第9题:
秦灭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将()推广到全国。
第10题:
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第11题:
第12题:
禅让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第13题: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有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第14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第15题: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主导的地位。
第16题:
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第18题: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第20题:
周王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____,使其直接统治人民。
第21题:
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
第22题:
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
秦亡后刘邦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
秦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封给章邯、董翳、彭越
刘邦统一中国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
陕西为秦故地,从地理特征上可分为陕南,陕北,关中
第23题: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