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什么时期进入了刻石的历史?
第1题:
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正始石经》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另外东吴刻石著名的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是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对象,并标榜此为学汉碑,这是历史的误会。
第2题:
西汉时期,()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第3题: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秦)《琅邪台刻石》其中的文字应该是()
第4题:
楷书产生于什么时期,盛行于什么时候?
第5题:
李斯所写的《泰山刻石》残碑使用的是()字体。
第6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六块记功刻石是()
第7题:
下列属于楷书作品的是()。
第8题:
第9题:
隶书、草书、篆书、楷书
行书、草书、楷书、篆书
楷书、隶书、篆书、行书
草书、隶书、篆书、楷书
第10题:
小篆
楷书
隶书
草书
第11题:
隶书
楷书
大篆
草书
小篆
第12题: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第13题:
西汉时期,()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A.《五凤刻石》
B.《莱子侯刻石》
C.《居延汉简》
D.《武威汉简》
第14题:
李斯所写的《泰山刻石》是汉字史上第—次使用()字体。
第15题:
《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石门颂》、《泰山刻石》依次属于()的代表作。
第16题:
《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石门颂》、《泰山刻石》行书、楷书、隶书、小篆的代表作。
第17题:
北朝刻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北朝的刻石沿用魏晋旧习,此时()二体交叉,属于()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尾声出现了《()》,已见魏体楷书风格之端倪。第二阶段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北魏后期。此时以()和()为主体,形成风格鲜明的(),迎来了北魏楷书的鼎盛时期。第三阶段是东魏、西魏至北齐、北周时期。出现了更纯粹的楷书作品如东魏的《()》等,成为隋代南北书风融合的先声。此时的摩崖刻经既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又受抄经体的影响,显得不隶不楷,然刚柔相济,雍容博大,代表之作如《()》、《()》等。
第18题:
《泰山刻石》、《石门颂》、《兰亭序》、《自叙帖》依次属于()的代表作。
第19题:
隶书、行书、草书、小篆
行书、楷书、隶书、小篆
楷书、行书、小篆、隶书
行书、草书、小篆、籀文
第20题:
小篆、隶书、行书、草书
行书、楷书、隶书、小篆
楷书、行书、小篆、隶书
行书、草书、小篆、籀文
第21题:
第22题:
李斯——《庐山刻石》和《琅琊刻石》
楷书——由晋末钟繇始创
行书——汉末刘德升公子始创
苏轼——行书——代表作《寒食诗》
第23题:
李斯——《庐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楷书——由晋末钟繇始创
行书——汉末刘德升始创
苏轼——行书——代表作《寒食诗》
东晋的王献之——“草圣”——《十二月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