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题目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相似考题
更多“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颜真卿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敢在南朝齐高帝面前对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是张融。张融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卒于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四九七年)。吴郡人(今江苏苏州)。字思光。善草书,常爱自夸。相传齐高帝曾对张融说:你的书法是挺有骨力的,可惜没有“二王”书法的法度气概。张融答道:我不恨我的字没有“二王”的法度气概,倒是恨二王书法里没能有我的风骨。由此,可见其自负之态。其实,张融的书法是不错的,有骨力,有气度,有情趣,且“书兼众体,于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张怀瓘语),甚至有人认为是张芝写的字。但必竟不如“二王”。其字“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张怀瓘语)唐李嗣真列其书为品下之中,张怀瓘则列其草书为妙品。

  • 第3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 第4题:

    被欧阳修誉为“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是杜衍。杜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九七八——一○五七年),享年八十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世昌。曾任宰相百日,后任太子少师,加封祁国公。死后谥正献。据《宋史》记载,其正、行、草书皆精。苏东坡评其书曰:“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宋魏了翁亦云:“公楷法端劲,如其为人。暮年始学草书,而欧、蔡、苏、黄诸公皆盛许之。岂非大本先立,则纵横造次无往不合邪!”韩魏公琦得到他的书法后专门写诗答谢道:“因书乞得字数幅,伯英筋肉羲之肤,字体真浑远到古,龙马视见八卦图。”爱重之切,溢于言表。

  • 第5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究竟如何?


    正确答案: 是张裕钊(公元一八二三——一八九四年)。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
    张裕钊学书勤苦,每天临池,从不中辍。他的书画兼取魏、晋、南北朝诸家而自成一体,结体硬朗瘦长,外方内圆,精气内含,严整清拔,用笔挺劲峻削。康有为对他倾倒备至,称誉他的书法:“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说书法从唐代起就不行了,张裕钊继邓石如而起,“用力尤深,兼陶古今,浑灏深古,直接晋、魏之传……尤为书法中兴矣!”但后来评论书法者,附和康有为说法的不多。一般认为张裕钊的指书在清代碑学中可自成一家,其他书体并未超越同时代其他书家的水平。

  • 第6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正确答案:兰亭序

  • 第7题:

    问答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正确答案: 兰亭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被誉为楷书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苏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 是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一八三○——一九○四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状元。卒谥文恭。翁同龢的书法主要学自颜真卿、米芾。在辞官归家后,又学了一段北碑,书法气息淳厚,不拘一格,超逸宽博,有颜书的雍容和北碑的浑穆之气。杨守敬之说实不为过誉之言。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也评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究竟如何?

    正确答案: 是张裕钊(公元一八二三——一八九四年)。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
    张裕钊学书勤苦,每天临池,从不中辍。他的书画兼取魏、晋、南北朝诸家而自成一体,结体硬朗瘦长,外方内圆,精气内含,严整清拔,用笔挺劲峻削。康有为对他倾倒备至,称誉他的书法:“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说书法从唐代起就不行了,张裕钊继邓石如而起,“用力尤深,兼陶古今,浑灏深古,直接晋、魏之传……尤为书法中兴矣!”但后来评论书法者,附和康有为说法的不多。一般认为张裕钊的指书在清代碑学中可自成一家,其他书体并未超越同时代其他书家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被明太宗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明朝李绍文在《皇明世说新语》一书中说:“(明)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所说“二沈学士”,就是指沈度、沈粲兄弟二人,至于说“我朝王羲之”,则就专指沈度了。沈度(公元一三五七年——公元一四三四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松江古称“云间”,所以《皇明世说新语》有“云间二沈学士”的说法。
    明太祖洪武年间,沈度曾被荐举文学的职位,但却没有就任。为连坐所累,一度被谪到边远的云南地区。明成祖朱棣即位,诏擅长书法的入翰林院,沈度因为长于此道,于是便中了选。当时擅长书法的还有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等人,但明成祖所赏识的却以沈度为第一。因此,沈度便每天侍候便殿,凡宫中的金版玉册,无论是用在朝廷中的,还是藏之秘府或颁布属国的,就多由沈度书写。由是,沈度遂先后从翰林典籍擢检讨、修撰,直至升到了侍讲学士。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至于清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所说的“沈家兄弟直词垣(翰林院),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认为其书是馆阁体,此说似褒实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被明太宗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明朝李绍文在《皇明世说新语》一书中说:“(明)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所说“二沈学士”,就是指沈度、沈粲兄弟二人,至于说“我朝王羲之”,则就专指沈度了。沈度(公元一三五七年——公元一四三四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松江古称“云间”,所以《皇明世说新语》有“云间二沈学士”的说法。
    明太祖洪武年间,沈度曾被荐举文学的职位,但却没有就任。为连坐所累,一度被谪到边远的云南地区。明成祖朱棣即位,诏擅长书法的入翰林院,沈度因为长于此道,于是便中了选。当时擅长书法的还有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等人,但明成祖所赏识的却以沈度为第一。因此,沈度便每天侍候便殿,凡宫中的金版玉册,无论是用在朝廷中的,还是藏之秘府或颁布属国的,就多由沈度书写。由是,沈度遂先后从翰林典籍擢检讨、修撰,直至升到了侍讲学士。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至于清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所说的“沈家兄弟直词垣(翰林院),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认为其书是馆阁体,此说似褒实贬。

  • 第14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 第15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哪一幅作品?


    正确答案: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第16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

  • 第17题: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毛泽东被誉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其造诣极深的是()

    • A、草书
    • B、楷书
    • C、篆书
    • D、隶书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被欧阳修誉为“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是杜衍。杜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九七八——一○五七年),享年八十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世昌。曾任宰相百日,后任太子少师,加封祁国公。死后谥正献。据《宋史》记载,其正、行、草书皆精。苏东坡评其书曰:“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宋魏了翁亦云:“公楷法端劲,如其为人。暮年始学草书,而欧、蔡、苏、黄诸公皆盛许之。岂非大本先立,则纵横造次无往不合邪!”韩魏公琦得到他的书法后专门写诗答谢道:“因书乞得字数幅,伯英筋肉羲之肤,字体真浑远到古,龙马视见八卦图。”爱重之切,溢于言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毛泽东被誉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其造诣极深的是()
    A

    草书

    B

    楷书

    C

    篆书

    D

    隶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