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着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代书家已经孕育发生过重要影响?请举例阐明。
第1题:
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正始石经》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另外东吴刻石著名的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是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对象,并标榜此为学汉碑,这是历史的误会。
第2题:
为什么说南朝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以刻石书法为主流?请分析这两者正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别,并从史学态度客瞧熟识北朝刻石。
第3题: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绩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代书法孕育发生了哪些严重影响?
第4题:
东晋光的着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
第5题:
李贽“童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代文论有何影响?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为什么说南朝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以刻石书法为主流?请分析这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并从史学立场客观认识北朝刻石。
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到宋到梁初,书坛被王献之书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从梁武帝开始,由于他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开始消减,钟繇、大王风气又相继崛起。南朝书法以文人书法为主流。
北朝刻石表现出粗犷质朴、天姿纵横的风貌,用笔上显方峻、峭厉之感,不修边幅而自有情趣,是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审美典型,与南方的蕴籍含蓄、潇洒流丽的文人书风形成鲜明的对照。北朝的书风是其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时代文化等诸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并非书家个体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因而与钟繇变楷体、王羲之变革钟法而形成新的书风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朝的刻石书法并非都是精品。金石家对碑刻金石味的追求是从清朝开始的,并非是从北朝就有“碑学”之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朝碑刻的雄浑、残破、斑驳、是自然条件形成的结果,是非自觉的产物,因而不能把北朝石刻的艺术价值与清代“碑学”自觉开掘书法美混为一谈。可以这样说,北朝碑刻既存在于客观的历史情境中,同时又存在于不同时代对它的理解中。
第14题:
赵孟頫的双古思想对元代书法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说赵孟頫所领导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正在中国书法史上孕育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第15题:
简述台阁体书法孕育发生的历史配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
第16题:
色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色彩是构成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请举例论述之。
第17题:
为什么说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对后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