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郑道昭的传世书迹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 第2题:

    王献之书法的成就与其父相比如何?他的主要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王献之天资聪颖,又得于书香世家的熏陶和其父王羲之的精心培养,从小就非常热爱书法、刻苦学习,而且敢于大胆创新。曾取扫帚沾泥汁在墙上写方丈大字。因此他能脱颖而出,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唐张怀瓘《书断》将其隶书、行书、草书、飞白列入神品。他说:王献之最初跟他的父亲学习,后来又学习张芝的书法,在学习中不受古人规矩法度的制约,敢于创造自己独特的书写方法。行笔率意随和,而力量沉雄,符合自然的审美法则。其心志宏阔,气度飘逸,少有人能和其匹敌。张怀瓘还在他的《书议》里评论献之于行草之外又创新体时说:“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可见在书法史上将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羲献”是当之无愧的。
    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如宋朝米芾在其《书史》中评道:“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张怀瓘也认为王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并又赞叹道:“神勇盖世,况之于父,犹拟抗行,比之钟、张,虽就敌,仍有擒盖之势。”黄庭坚则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各有特点,并以文章比喻,把王羲之的草书比做《左传》,将王献之的草书比做《庄子》。但是,也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不如他的父亲,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最。他说:“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踨拘束,若严家之饿隶……斯兼二者,因翰墨之病欤。”认为其字体干瘦,笔迹拘禁。南梁袁昂在其《古今书评中》也认为王献之的字体拖沓“殊不可耐”。平心而论,纵观王献之留下来的书迹,这些贬论是不贴切的,其笔意外展,潇洒倜傥,比王羲之的书法更有纵逸俊美之致,其成就即使不比王羲之高,也是堪与其父齐肩的。世传书迹以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及《中秋帖》、《鸭头丸帖》、《保母砖志》、《廿九日帖》、《地黄汤帖》、《辞中令帖》、《鹅群帖》、《授衣帖》、《舍内帖》、《东山帖》等最为著名。据传,王献之还善于作画。有一次桓温请他在扇上写字,他不慎将笔掉在了扇子上,就趁那落笔的污点,画成了一头牛,很是精妙,深得桓温喜爱。

  • 第3题:

    大篆的创造者是谁?他有书迹传世否?


    正确答案:唐张怀瓘在其《书断·卷上·大篆》中说:“史籀即大篆之祖也。”也就是说,大篆的创造者是史籀。关于史籀造大篆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中。许慎说:“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将大篆与古文区别开来。传说《石鼓文》就是史籀的笔迹。历代文人书士,如李嗣真、窦泉,窦蒙、徐浩、欧阳询、虞世南等,对此都无以微辞。但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史籀并非实有其人,而是误以《史籀篇》首句为人名之故。以至有人认为是“史籀”这个人做了《史籀篇》,并认为史籀是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年即位)的太史或柱下史。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史料,可以肯定,《史籀篇》确实是周代厘定当时文字规范的书籍,其字为大篆无疑。据今人唐兰考证,石鼓文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三七五年)之物。至于是否有史籀这个人或这个名字叫史籀的史官是否是大篆的创始人,对于不是专门搞史学研究的学书者来说,则可不必泥古穷究,死扣字眼。就像对苍颉造字的传说一样,只要知道大篆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通行的,它和“籀书”是什么关系就行了。

  • 第4题:

    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 A、孙过庭
    • B、锺繇
    • C、郑道昭
    • D、褚遂良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褚遂良传世书迹有()

    • A、《孟法师碑》
    • B、《雁塔圣教序》
    • C、《颜勤礼碑》
    • D、《荐季直表》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填空题
    黄庭坚称张旭为“()”。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贴》、《心经》、《醉墨贴》、《千字文》、《自言贴》、《古诗四贴》等。

    正确答案: 草书之冠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被苏轼视为有“屈、宋、鲍、谢”之才的秦观,书法上有何才能,其传世书迹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秦观,宋仁宗皇佑元年生,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公元一○四九——一一○○年)。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字少游,又字太虚。秦观少年有才,慷慨豪隽,溢于文词,苏轼看到他写的《黄楼赋》后,认为他有屈原、宋玉的才华,就将其举荐于朝庭,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李纲《梁溪集》说:“少游诗字婉美萧散,如晋宋间人,自有一种风气,所乏者骨骼尔,然要是一时才者。”但是有人说他的小楷“姿媚遒劲可爱”,认为其书法“飘飘凌空之气,见于觚牍”。可见其书法动态意境很好。他不但字写的好,而且还有书论著作多种,实无愧于书法家、诗人的名声。其传世书迹和书论著作有:《中兴颂碑》、《游龙井题名》、《题兰亭》、《论史籀书》、《论苍颉书》、《论书帖》、《竹诗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矗立在天柱山之阳的郑文公碑,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碑文中的郑文公指的是(  )。
    A

    郑道昭

    B

    郑和

    C

    郑羲

    D

    郑成功


    正确答案: C,D
    解析: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称《郑羲碑》,刻于北魏永平四年。A项,郑道昭,北朝魏诗人、书法家,自称“中岳先生”,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B项,郑和,明朝伟大的航海家;D项,郑成功,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 第9题:

    问答题
    唐太宗的书艺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唐太宗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所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他的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去,没拿到的人就说刘洎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矗立在天柱山之阳的郑文公碑,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碑文中写的郑文公指的是(  )。
    A

    郑道昭

    B

    郑和

    C

    郑羲

    D

    郑成功


    正确答案: A
    解析: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羲碑”。是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1年(永平四年)为其父郑羲所立。其内容记述郑羲生平事迹,文多谀词且有失实。但其书法,结字宽博,笔力雄强,自清代中叶以来即为著名书法家包世臣、叶昌炽、康有为等所推重。

  • 第11题:

    问答题
    王献之书法的成就与其父相比如何?他的主要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王献之天资聪颖,又得于书香世家的熏陶和其父王羲之的精心培养,从小就非常热爱书法、刻苦学习,而且敢于大胆创新。曾取扫帚沾泥汁在墙上写方丈大字。因此他能脱颖而出,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唐张怀瓘《书断》将其隶书、行书、草书、飞白列入神品。他说:王献之最初跟他的父亲学习,后来又学习张芝的书法,在学习中不受古人规矩法度的制约,敢于创造自己独特的书写方法。行笔率意随和,而力量沉雄,符合自然的审美法则。其心志宏阔,气度飘逸,少有人能和其匹敌。张怀瓘还在他的《书议》里评论献之于行草之外又创新体时说:“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可见在书法史上将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羲献”是当之无愧的。
    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如宋朝米芾在其《书史》中评道:“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张怀瓘也认为王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并又赞叹道:“神勇盖世,况之于父,犹拟抗行,比之钟、张,虽就敌,仍有擒盖之势。”黄庭坚则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各有特点,并以文章比喻,把王羲之的草书比做《左传》,将王献之的草书比做《庄子》。但是,也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不如他的父亲,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最。他说:“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踨拘束,若严家之饿隶……斯兼二者,因翰墨之病欤。”认为其字体干瘦,笔迹拘禁。南梁袁昂在其《古今书评中》也认为王献之的字体拖沓“殊不可耐”。平心而论,纵观王献之留下来的书迹,这些贬论是不贴切的,其笔意外展,潇洒倜傥,比王羲之的书法更有纵逸俊美之致,其成就即使不比王羲之高,也是堪与其父齐肩的。世传书迹以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及《中秋帖》、《鸭头丸帖》、《保母砖志》、《廿九日帖》、《地黄汤帖》、《辞中令帖》、《鹅群帖》、《授衣帖》、《舍内帖》、《东山帖》等最为著名。据传,王献之还善于作画。有一次桓温请他在扇上写字,他不慎将笔掉在了扇子上,就趁那落笔的污点,画成了一头牛,很是精妙,深得桓温喜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郑道昭的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郑道昭的传世书迹主要集中在位于胶东半岛诸县山中的摩崖刻石上。其中鸿篇巨制有云峰山上的《论经书诗》、《观海童诗》、《郑文公下碑》、天柱山上的《郑文公上碑》、《东堪石室铭》、太基山的《仙坛诗》和玲珑山的方笔径尺大字《白驹谷题字》等;还有游记、题铭、告示。如《九仙题名》六种;《当门石坐》、《于此游止》、“云峰山之左右阙”两种;《飞仙室诗》、《云峰之山》、《仙坛铭岩》、《太基山题字》、《岁在壬辰建》等十二种,《上游天柱,下息云峰》、《此天柱之山》题字等三种,计三十七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 第14题:

    被苏轼视为有“屈、宋、鲍、谢”之才的秦观,书法上有何才能,其传世书迹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秦观,宋仁宗皇佑元年生,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公元一○四九——一一○○年)。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字少游,又字太虚。秦观少年有才,慷慨豪隽,溢于文词,苏轼看到他写的《黄楼赋》后,认为他有屈原、宋玉的才华,就将其举荐于朝庭,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李纲《梁溪集》说:“少游诗字婉美萧散,如晋宋间人,自有一种风气,所乏者骨骼尔,然要是一时才者。”但是有人说他的小楷“姿媚遒劲可爱”,认为其书法“飘飘凌空之气,见于觚牍”。可见其书法动态意境很好。他不但字写的好,而且还有书论著作多种,实无愧于书法家、诗人的名声。其传世书迹和书论著作有:《中兴颂碑》、《游龙井题名》、《题兰亭》、《论史籀书》、《论苍颉书》、《论书帖》、《竹诗迹》等。

  • 第15题:

    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


    正确答案:正如王羲之的“书圣”之名主要是因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郑道昭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山东掖县云峰山、太基山的三十多种魏碑摩崖刻石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文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真、行、草各体具备且渐趋成熟完美,书体风貌变化丰富,由隶书向楷书变化的轨迹明显。郑道昭以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从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中,从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和佛教经义的相继出现并互为消长的过程中汲取精华,博采百家而熔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心随境变、字书心声、随和自如、面貌风格万千的书法艺术体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为:“高气秀韵,馨芬溢目”、“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搓,令人想象无尽”。从书法点画形态及组合技法上,方、圆、肥、瘦、长短、大小、宽博、紧凑等,无不具备;从风格面貌上拙厚、劲秀、庄穆、飘逸、雄浑、儒雅等,各呈灿烂。从书体递变轨迹上,有的如刚从隶字脱胎而出的“二爨碑”和《嵩高灵庙碑》,有的似魏碑发展中期的《龙门造像记》和部分北魏墓志,有的可和楷书技法风貌已臻化境的后期名碑如《张猛龙》、《石门铭》、《瘗鹤铭》等相佶伉。不饰夸张地说,看完郑道昭的石刻书法,几乎等于看完一幅完整的由隶书到真书演变的渊流图。尽管目前有部分人对郑道昭书法的全部面貌尚不了解,有人对云峰诸山刻石的书法成就及作者本人尚肯定不够,但随着传播媒介的畅通,北朝书圣郑道昭的名字将越来越为书法界、文化界所熟悉、所敬仰。

  • 第16题:

    董其昌传世书迹主要有()。

    • A、《急就章》
    • B、《月赋》
    • C、《洛神赋》
    • D、《书李白诗卷》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黄庭坚称张旭为“()”。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贴》、《心经》、《醉墨贴》、《千字文》、《自言贴》、《古诗四贴》等。


    正确答案:草书之冠冕

  • 第18题:

    多选题
    董其昌传世书迹主要有()。
    A

    《急就章》

    B

    《月赋》

    C

    《洛神赋》

    D

    《书李白诗卷》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大篆的创造者是谁?他有书迹传世否?

    正确答案: 唐张怀瓘在其《书断·卷上·大篆》中说:“史籀即大篆之祖也。”也就是说,大篆的创造者是史籀。关于史籀造大篆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中。许慎说:“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将大篆与古文区别开来。传说《石鼓文》就是史籀的笔迹。历代文人书士,如李嗣真、窦泉,窦蒙、徐浩、欧阳询、虞世南等,对此都无以微辞。但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史籀并非实有其人,而是误以《史籀篇》首句为人名之故。以至有人认为是“史籀”这个人做了《史籀篇》,并认为史籀是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年即位)的太史或柱下史。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史料,可以肯定,《史籀篇》确实是周代厘定当时文字规范的书籍,其字为大篆无疑。据今人唐兰考证,石鼓文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三七五年)之物。至于是否有史籀这个人或这个名字叫史籀的史官是否是大篆的创始人,对于不是专门搞史学研究的学书者来说,则可不必泥古穷究,死扣字眼。就像对苍颉造字的传说一样,只要知道大篆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通行的,它和“籀书”是什么关系就行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云峰山摩崖石刻是著名的石刻之一,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云峰山摩崖石刻现存北魏刻石16处,北齐刻石一处,并非都是郑道昭所书,其中,最珍贵的碑刻当属《郑文公下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

  • 第22题:

    问答题
    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

    正确答案: 正如王羲之的“书圣”之名主要是因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郑道昭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山东掖县云峰山、太基山的三十多种魏碑摩崖刻石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文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真、行、草各体具备且渐趋成熟完美,书体风貌变化丰富,由隶书向楷书变化的轨迹明显。郑道昭以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从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中,从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和佛教经义的相继出现并互为消长的过程中汲取精华,博采百家而熔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心随境变、字书心声、随和自如、面貌风格万千的书法艺术体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为:“高气秀韵,馨芬溢目”、“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搓,令人想象无尽”。从书法点画形态及组合技法上,方、圆、肥、瘦、长短、大小、宽博、紧凑等,无不具备;从风格面貌上拙厚、劲秀、庄穆、飘逸、雄浑、儒雅等,各呈灿烂。从书体递变轨迹上,有的如刚从隶字脱胎而出的“二爨碑”和《嵩高灵庙碑》,有的似魏碑发展中期的《龙门造像记》和部分北魏墓志,有的可和楷书技法风貌已臻化境的后期名碑如《张猛龙》、《石门铭》、《瘗鹤铭》等相佶伉。不饰夸张地说,看完郑道昭的石刻书法,几乎等于看完一幅完整的由隶书到真书演变的渊流图。尽管目前有部分人对郑道昭书法的全部面貌尚不了解,有人对云峰诸山刻石的书法成就及作者本人尚肯定不够,但随着传播媒介的畅通,北朝书圣郑道昭的名字将越来越为书法界、文化界所熟悉、所敬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褚遂良传世书迹有()
    A

    《孟法师碑》

    B

    《雁塔圣教序》

    C

    《颜勤礼碑》

    D

    《荐季直表》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