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本书的写作时间是?()A、1920年——1923年B、1923年——1926年C、1926年——1929年

题目

《寄小读者》本书的写作时间是?()

  • A、1920年——1923年
  • B、1923年——1926年
  • C、1926年——1929年

相似考题
更多“《寄小读者》本书的写作时间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寄小读者》


    正确答案: 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赴美留学期间,一共写了29封给国内小读者的信,记录了她赴美途中的见闻和她在美国的生活经历,陆续在《晨报·儿童世界》专栏发表,后结集为《寄小读者》。在这本以通信形式写成的游记中,作者倾诉的对象是儿童,而歌颂的对象则是母亲、童心、自然。

  • 第2题:

    《寄小读者》本书共有多少篇通讯组成?()

    • A、28
    • B、29
    • C、30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 A、冰心
    • B、沈从文
    • C、金近
    • D、柯岩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结合《寄小读者》(通讯七)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爱”曾经是冰心创作的最高理想;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她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寄小读者》(通讯七)这篇记述旅美轮船上三日生活的散文,在抒发她离别祖国母亲,远离亲人的感伤情怀的同时,也对童真。母爱和自然给予了热情的赞颂,是一篇由“爱”心产生的散文,充分的表现了她的“爱的哲学”。与冰心的文学理想相适应,她的作品呈现出特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作品展现了纯洁真挚的感情,并善于融情致于景物之中。使情景相生并存,水乳交融,在幽静绚丽的景物的描绘中,为作品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寄小读者》(通讯七)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凄恻缠绵的送行场面,那“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他们“在最远的江岸”遥望着即将离去的亲人,终于船启动了,送行者与旅者渐渐消失在对方的视野中……人生最伤别离、这段依依难舍的分别场景的描述,催人泪下!那“终于断绝的纸条儿”系着人们不愿分离但终将各分两地的难以排遣的哀伤,感人肺腑)在海上三日的生活中,作者对海景的描绘令人流连忘返,有一望无际的匆匆的微波,有夜晚银星闪烁的海空夜色,有月光、星光、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如此神秘壮观的述人景色,牵动着作者的离愁别恨和思念亲人的沉重感情,越是在水光山色的感触下,越是增强了个人远离亲人的孤独感。美景与感情的描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寄小读者》(通讯七)充分显示了冰心作为女作家的细腻委婉,清新俊秀的文笔,她描写抒情富有新意,正是她精细的观察事物的结果。比如写海景,她细致地描写了海水平静中变幻的色彩,或“蓝极”,或“绿极”,在“斜阳的金辉”下;海水又呈现出“浅红”、“深翠”,她笔下船前的水波变幻无穷,时而“一层层,一片片漾开了来”,时而“海平如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绚丽多彩,美妙异常。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隽秀丽典雅精练而又通俗晓畅,兼收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长处;笔调轻情灵巧,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采。

  • 第5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正确答案:冰心

  • 第6题:

    简析《寄小读者(通讯七)》的抒情特色。


    正确答案: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
    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人间情怀。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 第7题:

    单选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A

    冰心

    B

    沈从文

    C

    金近

    D

    柯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书信体散文《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冰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A

    冰心

    B

    朱自清

    C

    郑振铎

    D

    鲁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分析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的主题。

    正确答案: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
    上半篇主要写海景,有空灵妙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主要写慰冰湖:写岸上树叶在湖里的倒影,写柔和不胜桨的湖水,写落日映照下的湖色,处处和海景形成鲜明对照。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爱心。
    流贯于景物描写中的是作者离别家乡、亲人的离愁别恨和怀念亲人的沉重感情。在作品下半篇中,作者把母爱和对大自然的爱融合。通篇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姐姐对小孩子的亲切交谈。流露的是对童真的赞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寄小读者》本书共有多少篇通讯组成?()
    A

    28

    B

    29

    C

    3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女:我那本书已经出版了,很多读者都已经在看了。你的那本书出版了吗?男:别提了,这些天我正忙着办理出国的手续呢,都没时间写作。问:他们在谈论什么事情?
    A

    出国的手续

    B

    出版书的事情

    C

    学习的态度

    D

    读者的反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冰心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并把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他们三个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著有《寄小读者》、被誉为“小读者的知心朋友”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冰心

  • 第15题:

    开中国儿童散文先河的作品是()

    • A、《寄小读者》
    • B、《再寄小读者》
    • C、《繁星》
    • D、《春水》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正确答案: 思想:《寄小读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讯体散文集,也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串的是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礼赞和热爱眷念祖国的感情。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艺术:《寄小读者》满贮诗情,写景如画,艺术上具有抒情诗、风景画的特色。

  • 第17题:

    《寄小读者》属于()。

    • A、小说
    • B、散文
    • C、诗歌
    • D、戏剧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填空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冰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正确答案: 冰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寄小读者》

    正确答案: 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赴美留学期间,一共写了29封给国内小读者的信,记录了她赴美途中的见闻和她在美国的生活经历,陆续在《晨报·儿童世界》专栏发表,后结集为《寄小读者》。在这本以通信形式写成的游记中,作者倾诉的对象是儿童,而歌颂的对象则是母亲、童心、自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开中国儿童散文先河的作品是()
    A

    《寄小读者》

    B

    《再寄小读者》

    C

    《繁星》

    D

    《春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寄小读者(通讯七)》的抒情特色。

    正确答案: 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
    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人间情怀。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寄小读者》本书的写作时间是?()
    A

    1920年——1923年

    B

    1923年——1926年

    C

    1926年——1929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