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间篇》中“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请翻译成白话文。
第1题:
如何理解《灵枢•本神》篇中“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第2题:
翻译: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第3题:
先知者不可取于(),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第4题:
《孙子兵法.用间篇》:「三军之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下列何者非〈用间篇〉所述内容?()
第5题:
拘于鬼神者,();恶于针石者,();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第6题: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反映了孙武的()思想 。
第7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鬼神
敌情
内间
神纪
第12题:
第13题:
怎样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段经文?
第14题:
《九变篇》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理也。”请翻译成白话。
第15题:
<用间篇>云:「先之者不可取于□□」,上列□□内文字应为()
第16题:
《九地篇》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请将这段话反映成白话。
第17题: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反映了孙武的()思想。
第18题: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山之上,驾象车。
第19题:
蔪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韩愈《答李翊书》)
第20题:
非圣智不能用间
非仁义不能使间
非勇武不能御间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