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从西藏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将藏族民间说唱、歌舞溶入戴着面具以哑剧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娱神舞,而初步形成有唱、有表演的戏剧雏形算起,约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藏戏属于安多藏戏,早在18世纪中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寺僧人去西藏学习,受到西藏藏戏的熏陶,引进到安多地区,在寺院学演藏戏,并融入了安多地区藏族音乐、舞蹈和说唱曲艺等艺术营养,且以安多方言演出,成为有别于西藏藏戏的安多藏戏。青海藏戏有黄南藏戏、果洛藏戏和华热藏戏等流派。
藏戏传统剧目除了失传的不计,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传统的藏戏以《诺桑王传》、《文成公主》、《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朗萨姑娘》、《白玛文巴》、《苏吉尼玛》、《顿珠顿月》最为著称而被誉为“八大藏戏”。除了《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外,《诺桑王传》、《智美更登》是佛经故事,流传得比较早。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的底本流传。
更多“简述青海藏戏的主要艺术特点并说出传统八大藏戏的剧目。”相关问题
  • 第1题:

    康巴藏戏表演特点


    正确答案: 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舞蹈锅庄、巴塘弦子、甘孜踢踏舞等元素。唱腔运用了当地的山歌、酒歌、民歌等的调式。伴奏的乐器有笛子、法号、海螺、云锣、鼓等打击乐和管乐相结合的乐队。演出形式仍采用广场表演形式,而表演程序有比较大的变化。如:巴塘藏戏表演的《扎西雪巴》与西藏藏戏表演的《扎西雪巴》有很大的不同,开场有头戴白羊皮面具的六个扎西雪巴(而不是七个或五个温巴或称阿若娃)舞蹈,然后是格梗(戏师)的独舞,接着由甲鲁二人、众多的扮演拉姆(仙女)和王子的人出场(而不是只有拉姆七个或五个),因他们的身份除神仙外,还代表凡人,如农家女、牧民、汉民等,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用以说明人间胜于仙境。再接着有一段戏师与仙女中的凡人赤登央宗问答说唱的表演,最后仍然是六个扎西雪巴集体围圈而舞,舞成一个横排后退场。而甘孜藏戏团的开场戏则有“三部曲”:一是“甲羌”(汉舞):(1)点花炮表演,还夹有汉语,(2)寿星舞,表演安定欢乐、打虎除恶、撒种祝福,(3)十二名少年表演踢踏舞;二是扎西雪巴,与巴塘藏戏大致相同;三是温巴,由六人表演(而不是七人或五人),头戴蓝面具。甘孜藏戏团演出的《顿月顿珠》,在主人公屡经磨难、兄弟俩终于相逢、并与家人团圆时,就插人了甘孜当地的大型民间歌舞“酒歌”。在正戏最后一场,加入了锅庄、踢踏、弦子等民间歌舞,还有爬高竿等杂耍和雄壮的牦牛舞、灵活翻滚的雪狮舞等表演。

  • 第2题:

    藏戏概况


    正确答案: 藏戏作为我国藏民族戏曲艺术,已经发展形成具有诸多不同风格特征的剧种。它随着我国西域藏区自然崇拜的原始本教的萌芽,由历代人民的创造,后来又经藏族伟大的语言、文学大师毗若遮那,艺术大师唐东杰布,政教领袖第五世达赖、佛教高僧四世琅仓等杰出人物与众多艺人们所不断充实和完善,发展到公元十八世纪,不仅有着如同世界西方希腊雅典戏剧节似的世界东方“雪顿”藏戏艺术节,而且有着以卫藏方言区的“阿吉拉姆”、康方言区的“朗达姆”,安多方言区的“南木特尔”和嘉绒地区的“陆嗄尔”等不同剧种。

  • 第3题: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藏戏形成哪些派别?


    正确答案: 白面、蓝面、安多、德格、昌都藏戏等派别

  • 第5题:

    我国传统的面具艺术样式较为丰富,著名的有社火面具、藏戏面具和贵州()。


    正确答案:傩舞面具

  • 第6题:

    问答题
    安多藏戏表演特点

    正确答案: 安多藏戏发展较快,十几年的时间就迅速传播于黄南、甘南、果洛、阿坝州各地,80年代又传入青海撒拉族自治县的藏族地区和甘孜州讲安多语的色达地区。唱腔均采用广泛流行在群众中的民歌曲调,根据人物的性格、表演内容和唱词格式灵活套用。常用的曲调约有十几首,一般为独唱,不配伴唱。
    乐队伴奏,比较起西藏藏戏只有的一鼓一钹来,安多藏戏则要发达得多,有许多弦管乐器。如甘南有笛子、扬琴、四胡、扎聂琴(六弦)和鼓、钹等;青海的黄南藏戏《意乐仙女》,既有像六弦等藏族传统乐器,又有现代的以民乐为主的大型混合乐队。用这个大乐队伴奏,不仅有间奏的气氛音乐,而且可以直接为唱腔伴奏。
    表演形式变广场戏为舞台剧,有上下场的台步,动作比较简单,更像是话剧的生活化表演。另外,除了动物角色带面具以外,人物不带面具。舞台有布景,有大小道具、灯光效果,特别是化妆造型更为发达。像拉卜楞寺藏戏演出的《智美更登》,布景十分复杂、规模大,换景很多次,有山有水有房有树,配上灯光效果,舞台艺术效果很好。再像青海演出的《意乐仙女》,更是以富丽堂皇、神奇秀逸、变幻莫测的布景和舞台美术见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青海藏戏主要有()等多种。
    A

    黄南藏戏

    B

    华热藏戏

    C

    果洛藏戏

    D

    玉树康巴藏戏

    E

    河湟藏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

    6

    B

    7

    C

    8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四大流派”,分别是指(  )。
    A

    “觉木隆”藏戏

    B

    “宾顿巴”藏戏

    C

    “香巴”藏戏

    D

    “迥巴”藏戏

    E

    “江嘎尔”藏戏


    正确答案: A,E
    解析:
    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以及“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B项,“宾顿巴”藏戏是白面具戏的流派之一。

  • 第10题:

    单选题
    藏戏种类繁多,表演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舞步起落幅度较大,舞姿节奏鲜明,粗犷健美。(  )戏是藏戏主流。
    A

    白面具

    B

    蓝面具

    C

    红面具

    D

    花面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 第11题:

    判断题
    《文成公主》是藏戏八大剧目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藏族的“望果节”是吃酸奶子的节日,也演藏戏,又称藏戏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八大藏戏剧


    正确答案: 藏戏的传统剧目有八个,俗称八大藏戏。表现民族交往和汉藏友谊的剧目是《文成公主》,反映社会现实斗争的有《囊萨雯波》和《白玛文巴》,表现宫廷斗争的剧目有《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和《诺桑王子》,宣传宗教的剧目是《赤美滚登》。其中《文成公主》表现了重大的历史教材,《囊萨雯波》取材于现实的社会斗争,《诺桑王子》歌颂了诺桑和益超拉姆的坚贞爱情,主题思想积极健康,是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

  • 第14题: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 A、6
    • B、7
    • C、8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藏戏的剧目有哪些?表演藏戏是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文成公主》(汉妃尼妃)
    2.《囊萨雯波》(囊萨姑娘)
    3.《诺桑王子》
    4.《赤美滚登》
    5.《卓娃桑姆》
    6.《苏吉尼玛》
    7.《顿月顿珠》
    8.《白玛文巴》
    9.《云乘王子》
    10.《日琼巴》
    11.《德巴登巴》
    12.《索白旺曲》
    13.《敬巴钦布》
    乐器:鼓、鑔、钹

  • 第17题:

    藏戏包括()

    • A、西藏藏戏
    • B、安多藏戏
    • C、德格藏戏
    • D、格萨尔藏戏
    • E、昌都藏戏

    正确答案:A,B,C,E

  • 第18题:

    多选题
    藏戏包括()
    A

    西藏藏戏

    B

    安多藏戏

    C

    德格藏戏

    D

    格萨尔藏戏

    E

    昌都藏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八大藏戏剧

    正确答案: 藏戏的传统剧目有八个,俗称八大藏戏。表现民族交往和汉藏友谊的剧目是《文成公主》,反映社会现实斗争的有《囊萨雯波》和《白玛文巴》,表现宫廷斗争的剧目有《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和《诺桑王子》,宣传宗教的剧目是《赤美滚登》。其中《文成公主》表现了重大的历史教材,《囊萨雯波》取材于现实的社会斗争,《诺桑王子》歌颂了诺桑和益超拉姆的坚贞爱情,主题思想积极健康,是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青海藏戏最早是由云游僧侣、朝圣香客自西藏传到青海的,它诞生于()藏族聚居区寺院。
    A

    玉树

    B

    果洛

    C

    安多

    D

    康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藏戏的剧目有哪些?表演藏戏是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文成公主》(汉妃尼妃);
    2.《囊萨雯波》(囊萨姑娘);
    3.《诺桑王子》;
    4.《赤美滚登》;
    5.《卓娃桑姆》;
    6.《苏吉尼玛》;
    7.《顿月顿珠》;
    8.《白玛文巴》;
    9.《云乘王子》;
    10.《日琼巴》;
    11.《德巴登巴》;
    12.《索白旺曲》;
    13.《敬巴钦布》。
    乐器:鼓、鑔、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我国传统的面具艺术样式较为丰富,著名的有社火面具、藏戏面具和贵州()。

    正确答案: 傩舞面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青海藏戏的主要艺术特点并说出传统八大藏戏的剧目。

    正确答案: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从西藏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将藏族民间说唱、歌舞溶入戴着面具以哑剧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娱神舞,而初步形成有唱、有表演的戏剧雏形算起,约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藏戏属于安多藏戏,早在18世纪中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寺僧人去西藏学习,受到西藏藏戏的熏陶,引进到安多地区,在寺院学演藏戏,并融入了安多地区藏族音乐、舞蹈和说唱曲艺等艺术营养,且以安多方言演出,成为有别于西藏藏戏的安多藏戏。青海藏戏有黄南藏戏、果洛藏戏和华热藏戏等流派。
    藏戏传统剧目除了失传的不计,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传统的藏戏以《诺桑王传》、《文成公主》、《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朗萨姑娘》、《白玛文巴》、《苏吉尼玛》、《顿珠顿月》最为著称而被誉为“八大藏戏”。除了《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外,《诺桑王传》、《智美更登》是佛经故事,流传得比较早。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的底本流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