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年间工部尚书()提出“治河二策”,即“疏塞并举”,准确地说是“疏、浚、塞”三者并举。疏就是疏导积水,浚就是浚深河床,塞就是堵塞决口。
第1题:
战国时期,()使关中成良田,“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第2题:
提亲一般要带疏雁,经专家考证,疏雁就是()
第3题:
张浚是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下列有关她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4题:
()治水是古老简单的故事,面对洪水泛滥,他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处死;他接过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和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
第5题:
主持疏凿自绍兴郡城西郭至萧山西兴运河是晋代会稽内史()。
第6题:
西汉末年的治黄战略家(),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主张滞洪改河,中策提出筑渠分流,下策则为缮完故堤。
第7题:
浚洙者,深洙也。(《春秋榖梁傳·莊公九年》)
第8题:
利用挖泥机具开挖水下土石方,以()等,称为疏浚。
第9题:
成都
洛阳
西安
南京
第10题:
野鸭子
大雁
鸡腿
牛肉
第11题:
张士诚开浚杭州段运河
郭守敬开浚新开运河
武则天开浚东苕溪
隋炀帝开浚运河
第12题:
第13题:
朱熹认为《太史公书》(),《班固书》()。
第14题:
水底沉管隧道施工:干坞工程基槽浚挖工艺基槽浚挖分普挖和精挖()步进行。
第15题: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写道:“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请问这里的王浚是哪个朝代的人?
第16题:
()在上皇帝书中提出的上策是:“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他认为采取这一措施后,“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
第17题: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尚书·禹贡》)这段记载,就是()治河活动和治水后黄河河道的描述。
第18题:
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的原则就是将“防”、“治”和()三者结合起来。
第19题: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有“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里的益州在今天的哪个地方?()
第20题:
一
二
三
四
第21题:
宏放;详整
详整;宏放
疏爽;密塞
密塞;疏爽
第22题:
堵
疏
管
除
第23题:
疏通航道
浚深港池
疏通水轮机
浚深锚地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