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应成为我们进行教学与设计的一种重要依据和现实基础。()
第1题:
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阶段进行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它是把与教和学有关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活动。
A对
B错
第6题:
试述教学设计前应进行的背景分析的内容与采用的方法。
教学设计前应进行的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与学习内容分析。
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以及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学习者知识起点、技能起点、态度起点等的分析。对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的分析常采用绘制概念图的方式;“技能先决条件”的分析方法是对学习者技能起点进行分析判断的常用方法;对学习者的态度起点的分析常用态度量表、观察、访谈等。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通常包括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成就动机、学习归因、焦虑水平、学习坚持性等。设计者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获取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应从一下几方面了解有关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信息加工的风格、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感情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设计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恰当地处理学习内容,适当地采用教学方法,科学地选择教学媒体,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其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智能及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特征。认知发展在学习者的一般特征中居于重要地位,一般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来分析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学习者其他方面的一般特征可通过观察、访谈、填写学习者情况调查表、进行态度量表调查等方法去获取相关信息。
具体来说,学习内容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分析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种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分析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大致确定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
(2)选择学习内容;
(3)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
(4)分析学习内容的其他特征;
(5)组织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等。归类分析法主要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学习内容的分析,目的就是要厘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所谓知识体系,就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知识结构。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分析方法。图解分析的结果是简明扼要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的一套图表或符号。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单的数字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事由、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可用图表来表示。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分析,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从属能力。
略
第7题: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分析教学需求为()。
第8题:
确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也是其他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9题:
简述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第10题: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A、做好教学设计
B、分析学情
C、背诵教案
D、寻找教学重点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方面的设计工作,具体的任务内容是:分析研究教学任务或教学问题,分析研究学习者的情况,并以可以操作的形式写出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媒体,形成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有效的教学过程、形式和方法,构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即初步方案;对初步方案进行试用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必要的调整,逐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A对
B错
第18题:
关于学情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19题:
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它是把与教和学有关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活动。
第20题:
某教师在对“需进位的二位数加法”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分析学习“需进位二位数加法”应具有的个位数加法、不需进位的二位数加法等基础性知识,这是()。
第21题:
第22题:
设计概算
成本预算
初步可行性研究
投资估算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