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第1题:
残疾人职业教育由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和特殊职业教育机构实施,以____职业教育机构为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特殊职业教育机构,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残疾人____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A.特殊、中等
B.特殊、高等
C.普通、中等
D.普通、高等
第2题:
第3题:
成人职业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系统。
第4题:
普通职业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系统。
第5题:
中国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学校、()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第6题: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和重点。
第7题:
下列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8题: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中等院校;各种专业
职业学校;各种专业
中等院校;各种课程
职业学校;各种课程
第12题:
第13题:
教学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这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
A.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
B.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
C.双元制教学模式
D.就业技能模块(MES)教学模式
第14题:
为什么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法》第13条规定:“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由以下原因决定: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的基本途径。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以1998年为例,全国共有1450万初中毕业生,约有1100万毕业生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才420万人,还有近700万初中生没有机会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先培训,后上岗”,就必须使无一技之长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从事新的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实施以初中分流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着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略
第15题:
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即是指各级各类()的分布以及()的分布。
第16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第17题: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
第18题:
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计划专项资金40亿元,比2013年增长23.5%,用于支持地方建设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维修改造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第19题:
()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第20题:
教学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这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
第21题:
第22题:
主体
客体
关键
要害
第23题:
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
双元制教学模式
就业技能模块(MES)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