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于2009年5月11日召开。会议要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即: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运用政治学的知识,谈谈学校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材料一:2009年7月5日晚,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50多人死亡,受伤人员1000多人,财产损失巨大。这是一起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恶意破坏民族团结。 材料二:2009年5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5题:
我国中小学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为地方课程的重要专项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且需纳入中、高考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第6题:
根据课程类型的理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学科课程基本上属于()
第7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第8题:
很多小学现在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第9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第10题:
综合性
均衡性
选择性
时代性
第11题: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生本课程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2008年12月,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本学期初,衡水中学的同学们也拿到了相关教材《民族理论常识》。新时期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民族关系问题 ③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④有利于各民族学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第17题: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新时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此,教育部下发通知,从2010年起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即小学的《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伦理常识》。请阐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根基。
第18题:
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有()
第19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属于( )
第20题:
很多小学现在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属于()。
第21题:
按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比例应为()。
第22题:
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
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试验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第23题:
活动型综合课程
校本课程
分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24题: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生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