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孙中山先生诞生于什么地方。”相关问题
  • 第1题:

    耶稣生于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伯利恒

  • 第2题:

    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诞:()。之:()。


    正确答案:欺骗,我

  • 第3题:

    “先生得无诞之乎”中的“诞”意思是()选项

    • A、诞生
    • B、生日
    • C、荒诞
    • D、通“旦”
    • E、欺骗

    正确答案:E

  • 第4题:

    孙中山先生于哪一天逝世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


    正确答案: 1925年3月12日。

  • 第5题:

    简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


    正确答案:孙文,字逸仙,国内尊称为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925年病逝于北京。

  • 第6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


    正确答案: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 第7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11月,生肖为虎,1891年10月他得子孙科,那么孙科先生的生肖应当是()。


    正确答案:

  • 第8题:

    填空题
    孙中山先生于()到访马尾船政。

    正确答案: 1912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诞:()。之:()。

    正确答案: 欺骗,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先生得无诞之乎”中的“诞”意思是()
    A

    诞生

    B

    生日

    C

    荒诞

    D

    通旦

    E

    欺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耶稣生于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伯利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广州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人们在广州建立了中山纪念碑并建造了中山纪念堂。请问这两个建筑座落在哪一座山的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越秀山的南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正确答案: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 第14题:

    先生得无诞之乎。(诞)


    正确答案: 诞:欺骗

  • 第15题: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哪一天。


    正确答案: 1866年11月12日。

  • 第16题:

    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是何人作品?在什么地方制成?用的什么材料?


    正确答案:是法籍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1930年在巴黎制成。所用材料是意大利汉白玉。

  • 第17题:

    广州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人们在广州建立了中山纪念碑并建造了中山纪念堂。请问这两个建筑座落在哪一座山的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越秀山的南麓。

  • 第18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 第19题:

    单选题
    在“先生得无诞之乎”中,“得无诞之”之义为()
    A

    没有欺骗我

    B

    不要欺骗他

    C

    莫非欺骗我

    D

    莫非欺骗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11月,生肖为虎,1891年10月他得子孙科,那么孙科先生的生肖应当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 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孙中山先生于()来马尾巡视,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3年

    D

    1914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正确答案: 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