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上海有机所、中医研究院和生物物理所合作,解决了青蒿素的化学和空间结构与绝对构型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1982年,()完成了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第1题:
1992年4月,《中国中医药年鉴》创刊10周年纪念活动在()举行。
第2题:
上海新生源与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合作启动的王朝计划就是瞄准国际领先的新医药研发能力,来整合欧洲的研发机构投资资源,形成项目、技术、投入、培训一体化,在生物医药领域。()
第3题:
1955年1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国家级中医科研机构。
第4题:
中医的医学模式是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四者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5题:
1973年,中医研究院等有关抗疟药物研究协助小组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新药青蒿素。1981年,()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抗疟作用更好的3种衍生物。
第6题:
2002年,由()完成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组测序项目”不仅对民众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基因普及教育,还为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意义极为重大的铺垫。
第7题:
1984年,经李政道建议,邓小平指示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进行博士后试点。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试行。
第8题:
2013年9月1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召开。本次峰会发表的就叙利亚问题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立场。中方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支持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停火止暴、劝和促谈,呼吁叙利亚冲突双方通过()解决危机。
第9题:
地衣是由()和()植物共生所形成的一类生物有机体。
第10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耍求。 材料一: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她开创性地从青蒿类植物中分离到了有效成份青蒿素,并用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其抗疟活性。这一药物的发现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材料二: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西医或者是中医,极难取得如此世界级的成果。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 结合材料一,说明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的?
第11题:
飞沫、空气
饮水和食物
吸血的节肢动物
接触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1956年,我国首先成立了()4所中医学院。
第14题:
1996年8月,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和高能所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出新核素()。
第15题:
自()卷起,《中国中医药年鉴》分为行政卷和学术卷,分别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负责具体编写工作。
第16题:
敦煌研究院和()合作,对莫高窟第53窟进行保护研究,找到了发生病害的根本原因,修复了壁画的酥碱和起甲。
第17题:
1960年2月9日,我国第一枚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空间时代”。这枚火箭是由中国科学院所属()自行设计研制的,在我国火箭技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第18题:
20世纪50年代末起,中国科学院为发展中国各种型号的固体燃料火箭做了大量工作。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所、大连化物所和()四个化学类研究所相继开展了工作。
第19题:
1959年,中国科学院使用由()研制、设计的自制装备制出了第一瓶液体氨。
第20题:
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异养生物有关 ②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③都属于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④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相同
第21题: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最早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并于次年实现了同欧洲和北美地区的通信。当时所采用的通信手段主要是()。
第22题:
第23题:
镅-233B
镅-236C
镅-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