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由主刀医生或委托助手在术前1天进行;标记情况患方知情;标记符号规范、清晰。
更多“手术部位标识的要求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手术患者到达手术室时,由两名手术室医务人员共同核查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部位标识。若该标识而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禁止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2题:

    手术当日,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交接时,应查对()

    • A、只要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
    • B、只要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 C、不但应查对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还应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 D、不要交接以上内容E患者护理级别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核查手术患者的内容()

    • A、患者基本信息
    • B、手术部位与标识正确及手术方式确认
    • C、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
    • D、皮肤是否完整
    • E、麻醉及手术仪器状态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需要进行手术安全核查内容的是()

    • A、手术部位标识
    • B、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
    • C、术中用药
    • D、动静脉通路、引流管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手术记录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手术记录由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书写于“手术记录单”,上级医师审签。在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危重病人及时完成)。其内容包括:
    (1)手术日期及时间。
    (2)手术前诊断。
    (3)手术名称。
    (4)手术后诊断。
    (5)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
    (6)麻醉方法和麻醉人员。
    (7)麻醉前用药及术中用药。
    (8)手术过程。如病人体位、皮肤消毒及铺巾方法,手术切口、显露方法,探查过程和发现,决定继续手术的依据,手术的主要步骤,所用缝线的种类和号数,缝合方式,引流材料及其放臵位臵和数目,吸出物或取出物名称、性质和数量,曾送何种标本检验、培养或病理检查,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病人的情况和麻醉效果,出血量及输血量,输液内容及数量等。
    (9)术中如遇意外,应详细记录其抢救措施及过程。

  • 第6题:

    医院内手术部位感染临床诊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具有以下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②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说明:开放性创伤所致的感染属皮肤软组织感染;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但切口有脓液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C。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②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③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 第7题:

    感染手术安排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呼吸道传染病安排在负压手术间进行,外科特异性感染、朊毒体感染、不明原因感染手术、急诊手术均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其他感染手术应安排在本专科手术间当天最后一台。

  • 第8题:

    中国对转基因标识的规定是()

    • A、强制标识
    • B、自愿标识
    • C、不标识
    • D、有时要求标识,有时不要求标识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作业现场安全标识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业现场安全标识的要求是安全标识应齐全、醒目。

  • 第10题:

    卷、期、年、月或其它标识项中要求著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期刊第一册和最后一册的卷、期及其年、月。

  • 第11题:

    问答题
    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手术备皮: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②血糖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6AM血清血糖应≤200mg/dl即11.1mmol/L。
    ③预防用药: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个剂量,必要时可再次追加;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使用一剂即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④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卷、期、年、月或其它标识项中要求著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期刊第一册和最后一册的卷、期及其年、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标识或拒绝标识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患者手腕带上作标识:在腕带上注明手术部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14题:

    手术部位感染(SSI,全称Surgical Site Infection)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 第15题: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对于检测标识卡的功能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应当具备检测标识卡是否正常和唯一性的功能。

  • 第16题:

    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手术备皮: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②血糖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6AM血清血糖应≤200mg/dl即11.1mmol/L。
    ③预防用药: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个剂量,必要时可再次追加;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使用一剂即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④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 第17题: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手术麻醉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汇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手术部位标识应用何种符号?


    正确答案:切口手术部位用直线标识,腔镜手术切口位臵用“+”标识。

  • 第19题:

    各手术部位拆线时间是什么?


    正确答案:头面术后3-5天,颈胸腹部和一般切口术后7-9天,四肢手术术后12-14天,其他部位手术7-8天拆线。

  • 第20题:

    下列关于手术部位的标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应在相应侧别的手腕部标上“O"号标识。
    • B、眼科手术:在患側眼部眉毛上方的额部作好“O”号标识。
    • C、甲状腺手术应在相应侧别的头颈部和手腕部标出“O”号标识。
    • D、腔镜类手术:应在相应側别的手腕部标上“O”号标识。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检测试件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标识应包括()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

    • A、制作日期
    • B、工程部位
    • C、设计要求
    • D、组号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下列中不属于商品包装标识刷新要求的是()。

    • A、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 B、简明清晰、易于辩认
    • C、图案大
    • D、涂刷标识的部位适当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问答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