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抑菌圈直径,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从平板背面测量最接近的整数毫米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第1题:
A、阅读平板抑菌圈直径
B、包含用于抗菌药物敏感性判定的专家系统
C、解释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D、阅读微量肉汤稀释法试验结果
E、人工辅助检查、校正抑菌圈测量结果
第2题:
MIC是指
A、细菌的最大抑菌浓度
B、细菌的最大抑菌环直径
C、细菌的最小抑菌环直径
D、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E、细菌的最大抑菌浓度对数
第3题:
下列可使K-B纸片扩散法抑菌圈增大的因素是
A.接种细菌浓度为1麦氏浊度
B.浇制培养基时M-H琼脂厚度为3mm
C.药敏纸片过期失效
D.测量抑菌圈直径时未经过纸片中心
E.孵育时间36h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当受测抑菌环与旁边的融合时,选择完整部分测量;当受测抑菌环部分变形时,选择未变形部分测量。()
第8题:
关于K-B法的抑菌圈直径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第9题:
普通变形杆菌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在明显的抑菌圈内有薄膜样爬行生长,抑菌圈直径大于其敏感范围,结果应报告对该药( )
第10题:
抑菌圈越大,MIC越大
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抑菌圈越小,MIC越小
抑菌圈越小,MIC不变
无关
第11题:
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抑菌圈越小,MIC不变
抑菌圈越小,MIC越小
抑菌圈越大,MIC越大
无关
第12题:
平板置于黑色无反光背景
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
参照标准解释结果
培养基中如果加有血液需打开皿盖
加有血液的培养基应借透射光从正面测量抑菌圈
第13题:
判定杆菌肽试验结果正确的是
A、抑菌环直径>10mm为敏感
B、抑菌环直径>14mm为敏感
C、抑菌环直径≥14mm为敏感
D、抑菌环直径>20mm为敏感
E、出现抑菌环即为敏感
第14题:
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接种细菌浓度超过规定标准,会导致
A、抑菌圈直径不变
B、抑菌圈直径变小
C、抑菌圈直径变大
D、MIC不变
E、MIC变小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测量抑菌圈直径,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从平板背面测量最接近的整数毫米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第20题:
关于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21题:
K-B法的抑菌圈直径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为抑菌圈越大,MIC越大。
第22题:
抑菌环直径>10mm为敏感
抑菌环直径>14mm为敏感
抑菌环直径≥14mm为敏感
抑菌环直径>20mm为敏感
出现抑菌环即为敏感
第23题:
培养基中如果加有血液需打开皿盖
平板置于黑色无反光背景
参照标准解释结果
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纲菌明显生长为限
加有血液的培养基应借透射光从正面测量抑菌圈
第24题:
农药浓度,抑菌圈直径
农药浓度,抑菌圈直径的平方
农药浓度对数,抑菌圈直径的平方
农药浓度对数,抑菌圈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