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瓷的烧成温度是1600℃。”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陶的吸水率比瓷高
    • B、陶的烧成温度一定比瓷低
    • C、陶不透光,大部分瓷会透光
    • D、瓷胎玻化程度比陶高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长石质坯釉主要原料都是粘土,石英,长石,试说明粘土,长石,石英对坯料烧成温度和对釉料成熟温度的影响以及石英含量对瓷坯性能的影响。


    正确答案: 长石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是坯釉的主要熔剂。粘土的结合性使坯体具有一定的干燥强度,利于成型加工,烧结;是坯体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石英含量增多则会增加烧成温度,合理的石英颗粒可以大大提高坯体强度,赋予釉以高的力学强度,硬度,耐磨度和耐化学腐蚀性。

  • 第3题:

    试说明骨灰瓷烧成范围较窄的原因。


    正确答案: 骨灰瓷在烧成过程中达到共熔温度后,迅速熔融,玻璃相急剧增加,使坯体在这个时候容易变形甚至坍塌,所以骨灰瓷烧成范围窄。

  • 第4题:

    烧成温度最宽的瓷质类型是()。

    • A、长石质瓷
    • B、骨灰瓷
    • C、滑石瓷
    • D、白云瓷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瓷石的组成和烧成特点


    正确答案: 瓷石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高岭石,长石等的岩石状矿物集合体。
    烧成特点:瓷石的可塑性不高,结合强度不大,但干燥速度快。一般玻璃化温度在1150~1350℃之间,玻化温度范围较宽。烧成时绢云母兼有黏土及长石的作用,能生成莫来石及玻璃相,其促进成瓷及烧结作用

  • 第6题:

    将生坯烧到足够高的温度使之成瓷,然后施釉,再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釉烧称为()。

    • A、二次烧成
    • B、重烧
    • C、一次烧成
    • D、三次烧成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判断题
    一般还原焰下烧成的骨灰瓷呈白色,氧化焰下烧成的骨灰瓷显白中透绿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陶与瓷有许多区别,如它们的烧成温度就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瓷器。
    A

    高于

    B

    等于

    C

    低于

    D

    不高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使坯件瓷化的工艺成为烧成,一般烧成温度为()
    A

    1000~1300℃

    B

    1250~1450℃

    C

    1200~1450℃

    D

    1300~145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瓷的烧成温度是1600℃。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将生坯烧到足够高的温度使之成瓷,然后施釉,再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釉烧称为()。
    A

    二次烧成

    B

    重烧

    C

    一次烧成

    D

    三次烧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烧成温度最宽的瓷质类型是()。
    A

    长石质瓷

    B

    骨灰瓷

    C

    滑石瓷

    D

    白云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熔剂含量较多的软质瓷烧成温度一般在()。

    • A、1000~1080℃左右
    • B、1080~1150℃左右
    • C、1250~1320℃左右
    • D、1320~1450℃左右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一般还原焰下烧成的骨灰瓷呈白色,氧化焰下烧成的骨灰瓷显白中透绿色。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简述烧结、烧成、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液相烧结和固相烧结的定义。


    正确答案: 烧结: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和熔融、溶解、烧结等,其包括范围宽,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温度。
    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温度。
    液相烧结:烧结过程有液相存在的烧结。 固相烧结:坯体在固态情况下达到致密化的烧结

  • 第16题:

    长石质瓷的烧成温度一般为()。

    • A、1050~1150℃
    • B、1150~1250℃
    • C、1250~1350℃
    • D、1350~1450℃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还原气氛对瓷坯烧成的作用?


    正确答案: 还原气氛下,形成的氧化亚铁熔化在玻璃相中呈青色,同时还可以增加液相量,坯体气孔率降低,提高瓷坯的透光度,并能使瓷器呈白里泛青。

  • 第18题:

    问答题
    还原气氛对瓷坯烧成的作用?

    正确答案: 还原气氛下,形成的氧化亚铁熔化在玻璃相中呈青色,同时还可以增加液相量,坯体气孔率降低,提高瓷坯的透光度,并能使瓷器呈白里泛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长石质瓷的烧成温度一般为()。
    A

    1050~1150℃

    B

    1150~1250℃

    C

    1250~1350℃

    D

    1350~14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陶的吸水率比瓷高

    B

    陶的烧成温度一定比瓷低

    C

    陶不透光,大部分瓷会透光

    D

    瓷胎玻化程度比陶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烧结、烧成、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液相烧结和固相烧结的定义。

    正确答案: 烧结: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和熔融、溶解、烧结等,其包括范围宽,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温度。
    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温度。
    液相烧结:烧结过程有液相存在的烧结。 固相烧结:坯体在固态情况下达到致密化的烧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瓷石的组成和烧成特点

    正确答案: 瓷石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高岭石,长石等的岩石状矿物集合体。
    烧成特点:瓷石的可塑性不高,结合强度不大,但干燥速度快。一般玻璃化温度在1150~1350℃之间,玻化温度范围较宽。烧成时绢云母兼有黏土及长石的作用,能生成莫来石及玻璃相,其促进成瓷及烧结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陶瓷产品产生表面翘曲不平的原因之一为()。
    A

    烧成时止火温度低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B

    釉层厚薄不均

    C

    烧成时止火温度高于产品的烧成温度

    D

    烧成气氛不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