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请问句中的“蓝”原本指的是什么?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
第5题: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中这一古语所体现的哲理是()
第6题:
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第7题: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荀子《劝学篇》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赋篇》
《修身篇》
《劝学篇》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16题:
()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第17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论语》中的名句。
第18题:
《()》的文章标志着先秦说理文的成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出自于该书的名句。
第19题:
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孟子·梁惠王上》)
第20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